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古乐府 其二

标题包含
古乐府 其二
墙外见鸳鸯,双双春水塘。 归来情脉脉,无绪理残妆。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围墙外面看到了一对鸳鸯,它们在水塘里嬉戏,相伴而行。回到家里心情依然难以平静,思绪纷乱,无心去整理残破的妆容。
去完善
释义
墙外:古代庭院中的围墙上开有孔洞,供人们观眺,所以“墙外”可以理解为从墙上的孔洞处向外张望。 鸳鸯:水鸟名,羽毛鲜艳,常用来象征恩爱夫妻。 春水塘:春天的水池。 归来:回来。 情脉脉:含情脉脉,形容眼神流露出内心的感情。 无绪:没有头绪,这里指心情混乱。 理残妆:整理未完成的妆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春天里,一对鸳鸯在墙外的水塘中嬉戏,它们在水中游动,形影不离。诗人通过这对鸳鸯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渴望。 “墙外见鸳鸯,双双春水塘”两句诗以简练的文字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美景,让读者仿佛看到了这一场景。鸳鸯的恩爱形象代表了爱情的甜蜜和美好,而春水塘则象征着平静、和谐的生活状态。这两句诗充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和爱情的热烈追求。 “归来情脉脉,无绪理残妆”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当他看到墙外的鸳鸯时,心中涌起了对爱情的渴望,但却因为某种原因而无法实现。这种情感上的矛盾使得他无法集中精力去整理自己的妆容,反映出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现实的无奈之间的矛盾。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古乐府·其二》是明代诗人龚况创作的一首描绘战争题材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明朝初期,正值国家统一、百废待兴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了明朝,结束了元末明初的战乱,开始致力于国家的治理和恢复。然而,边境地区仍然面临着外敌的侵扰,边疆的安定仍然是当时的重要任务。 作为一位关心国事的文人,龚况以诗歌为武器,通过描绘战争的残酷和对民众的苦难,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朝廷治理的关注。他的诗歌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问题。 在诗中,龚况通过对战争场景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同时,他也揭示了战争对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呼吁统治者关注民生,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繁荣。 总的来说,《古乐府·其二》这首诗歌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犀利的笔触,展现了明朝初期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为我们了解这一历史时期的文化和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