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上可种麻
石上可生麻,麻生岂成畦。
嫁婿得荡子,犹如太常妻。
我作少年行,长安走新街。
长安三月春,桃李百花开。
平康诸女儿,艳丽惊寒梅。
蛾眉鬭连娟,佳期不须媒。
投我以木瓜,当歌共传杯。
歌声系怀抱,知君在空闺。
期我以立春,清明未云来。
应作忆秦郎,高楼寄徘徊。
鸾胶世苦无,断续何当谐。
闺中傥相忆,薰风有时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石上可种麻:在石头上也可以种植麻。这里“石上”是指坚硬的土地,虽然条件恶劣,但仍然可以生长出麻来。
2. 麻生岂成畦:麻的生长并不需要规整的田畦。这里“畦”是农田中的划分区域。
3. 荡子:这里指浪荡子,不务正业的人。
4. 太常妻:古代官职名,这里指的是地位高的官员的妻子。
5. 少年行:少年时的行为。
6. 长安:古时候的首都,此处指繁华的城市。
7. 新街:新修建的街道。
8. 平康:唐朝时长安的一处繁华地区。
9. 斗连娟:形容女子面容姣好。
10. 佳期:美好的时光。
11. 媒:指婚姻介绍人。
12. 投我以木瓜:比喻赠我礼物。
13. 歌:歌唱。
14. 怀抱:内心的情感。
15. 立春:春天的开始,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16. 清明:清明节,扫墓祭祖的日子。
17. 应作:应该做。
18. 忆秦郎:一种曲调。
19. 高楼:指居住的地方。
20. 寄徘徊:寄托着思念之情。
21. 鸾胶:传说中用鸾凤之胶粘合弓弦,象征着夫妻恩爱团圆。
22. 断续:指夫妻之间不和谐的关系。
23. 闺中:指妻子。
24. 薰风:和风。
去完善
赏析
《石上可种麻》是南宋诗人薛季宣的一首描绘青年男女感情的诗篇。诗中以种麻作为引子,巧妙地将诗意引入到描绘青年男女的感情世界。诗中的形象生动而鲜明,使得读者仿佛能看到那生活其中的场景,感受其间的情感波动。
首句“石上可生麻,麻生岂成畦。”以种麻作为开头,表明了即使环境再艰苦,只要有决心和努力,也能有收获。紧接着诗人又通过写荡子和太常妻的形象,暗示了即使是荒诞的婚姻关系,也不能阻止真挚的爱情产生。
随后,诗人将画面切换至繁华的长安城,年轻人们欢快地行走在新街上,欣赏着盛开的花朵和美丽的女子。这些女子不仅艳丽如花,而且自由奔放,她们无需媒妁之言就可以进行选择,将自己的感情直接传达给诗人。
接下来,诗人在描述自己与女子的互动时,采用了生动而细腻的描绘手法。他用“投我以木瓜,当歌共传杯。”表达了二人之间的感情流动,尽管彼此分离,但心中的牵挂却无法斩断。随后的诗句则更为深切地描绘了他们对对方的思念之情,用“期我以立春,清明未云来。”表达出两人相约的日子迟迟不来,心中充满了惆怅。
最后,诗人用“鸾胶世苦无,断续何当谐。闺中傥相忆,薰风有时回。”结束全诗,表达了即使命运让他们不能在一起,但只要心中依然有所期盼,总有团聚的一天。这首诗将爱情的主题与哲理的思考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其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层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石上可种麻》是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薛季宣的一首山水田园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公元12世纪初)。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北宋和南宋的更迭,北方的金朝占领了中原地区,南宋偏安江南一隅。
薛季宣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其父薛徽言曾任临安府知府。薛季宣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对儒家经典有深入的研究。他在青年时期曾随父游历南北,对当时的社会现状和人民生活有了深刻的了解。后来,他进入官场,担任过各种官职,包括尚书省郎官、太学博士等。他的政治生涯历经坎坷,多次受到排挤和贬谪。
在《石上可种麻》这首诗中,薛季宣以朴素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图。诗人通过对石头上种麻这一现象的观察,表达了自然之美和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这首诗既是对田园生活的赞美,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关注。在那个战乱频繁、民生艰难的年代,薛季宣的诗句流露出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