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溪东草堂
春融天气露微微,药草葱芽脉脉肥。
植竹旧竿从茂谢,栽桃新树忽芳菲。
天寒堂上燃柴火,日暖溪东解虱衣。
兴动便携樽到岭,人生真性莫教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到来气温回暖,露水在阳光下闪烁着微光,草药与嫩绿的枝芽茁壮成长。
竹子经过冬日的沉寂,新发的枝条郁郁葱葱;桃花的新树开始盛开,景色瞬间变得美丽缤纷。
寒冷的冬日里,人们在堂屋里燃起火堆取暖;阳光明媚的日子,人们在溪水边脱下冬衣享受春光。
兴趣来时,我会带着酒壶来到山岭,享受这美好的时光,人生的乐趣莫过于顺应自己的天性。
去完善
释义
1. 题:指写文章的题目,这里指的是这首诗的题目,即“题溪东草堂”。
2. 溪东草堂:指诗人隐居的地方,位于溪水的东边。
3. 春融天气:春天的温暖天气。
4. 露微微:形容露水湿润的样子。
5. 药草葱芽:指春天里生长的草药和嫩芽。
6. 脉脉肥:指草药和嫩芽在春天里生长旺盛。
7. 植竹旧竿:指过去种植的竹子。
8. 从茂谢:指竹子逐渐茂盛。
9. 栽桃新树:指新种植的桃树。
10. 忽芳菲:指桃树突然开花。
11. 天寒堂上:指冬天的寒冷天气。
12. 燃柴火:指在室内生火取暖。
13. 日暖溪东:指春天的温暖天气。
14. 解虱衣:指脱下冬天的衣物。
15. 兴动:指兴致起来的时候。
16. 便携樽:指随时携带酒具。
17. 岭:这里指山岭。
18. 人生真性:指人生的真实性格。
19. 莫教违:不要违背自己的真实性格。
去完善
赏析
郑樵的《题溪东草堂》描绘了春天来临时乡村景色和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首联描绘春天的温暖气候,“药草葱芽脉脉肥”以拟人化的手法展示了草木生长的生命力。颔联则通过对比古竹与新桃的生长,暗示出时间的流逝。颈联描绘了诗人生活在柴火与阳光下、溪水旁的情景,给人以宁静自然之感。尾联则表现了诗人面对美好景象时的喜悦之情,提倡顺应本性,享受生活的乐趣。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享受田园生活的愉悦心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溪东草堂》是南宋著名学者、文学家郑樵的一首描绘田园风光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大约公元1150年左右。
郑樵(1104年-1162年),字渔仲,自号溪东先生,福建莆田人。他生活在宋朝南渡后的时期,这是一个政治腐化、战乱频繁的时期。然而,郑樵却在这个时代坚持自己的学术研究,博览群书,尤擅历史、地理、天文等领域。他曾在临安设立书楼,广收图书,以求研经求理。
当时,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民生疾苦,百姓生活困苦。而郑樵身处其中,对民间疾苦有深切的感受。他的学术研究和人生经历使他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希望通过自己的学术成果为社会做出贡献。这首《题溪东草堂》就是他这种心态的体现,通过对田园风光的描绘,表达对和谐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民间疾苦的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