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标题包含
官似冯唐能老去,节如苏武不生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郑樵:南宋著名学者、诗人,字渔仲,世称夹漈先生。他的诗歌创作涉及社会现实、历史地理等诸多方面,表现出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强烈的时代责任感。 2. 冯唐:西汉时期的一位大臣,曾担任郎中令等要职。这里以冯唐比喻官职显赫。 3. 老去:指年老的官员退居二线。 4. 苏武:西汉时期著名的外交家、文学家,曾在匈奴地区被扣押十九年,始终坚守气节,最终回到汉朝。这里以苏武比喻坚守气节的人物。 5. 不生还:指不能活着回来。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诗通过比较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忠诚、气节的赞美和对老去的忧虑。首句“官似冯唐能老去”用汉相冯唐的典故,表明即使年老也要有像冯唐一样的官位;第二句“节如苏武不生还”则以苏武牧羊为例,表达了矢志不渝的气节。这两句诗相互对照,揭示了诗人虽然渴望功名,但更珍视自己品格的高尚和坚定的信念。同时,“老去”与“不生还”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无奈。整体来说,这首诗语言精炼,寓意深刻,展现了诗人高尚的品质和深沉的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句》这首诗出自南宋时期著名学者、诗人郑樵之手。郑樵(1104-1162),字渔仲,世称夹漈先生,福建莆田人。他生于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郑樵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著述颇丰,被誉为“宋代的百科全书式学者”。 这首《句》创作于南宋高宗绍兴年间(1131-1162年),此时正值金兵南侵,中原地区战火不断。郑樵因战乱被迫离乡背井,四处漂泊。他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民间的苦难和国家的危机。这一时期,郑樵积极投入抗金义军,与金兵进行了顽强的斗争。 在郑樵所处的时代,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政治腐败严重。金兵南下后,南宋政权偏安江南,丧失了北方大片国土。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郑樵痛心疾首,渴望国家能够重新振兴。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在这首《句》中,郑樵以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视角,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社会的不公,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