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夏日题王右丞冬山书屋图

标题包含
夏日题王右丞冬山书屋图
壁间飒飒松涛起,□□□□□冰冽。呼灯始见王右丞,毫毛矜贵逞奇杰。挥洒冬山书屋图,岩壑幽棂坐高哲。数笔萧瑟天貌寒,不尽枯枝不尽雪。高崖崛曲形凄肃,驱禽逐兽但松竹。傍有一水白于峰,千顷奔茫日难昱。绢外似觉风惨激,大江尽断船相逐。室中之人淡如菊,长年手携一卷读。窗外苍虬恣飞瀑,欲夺造化齐冷燠。天下无几焦孝然,当世宁更有梅福。苦吟抱膝此何人,乃肯萧条立炼谷。古今书画技总微,贵有嵚崎生眼目。我闻孙登居北山,隆冬披发以自覆。又闻昔贤暑重裘,六月御车鄙王侯。二公气岸皆千里,朗月白霜胸际浮。名士逆天天不怒,冬景能暖夏能秋。千载斯人不可致,我于画间得其意。揆向高飙远远至,笔光墨汁俱吐弃。但悬此幅清吾心,千岩炎伏曦景炽,布褐推车我不避。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墙壁上松树风声此起彼伏,环境冰冷而凛冽。呼唤灯火终于看见了王维的画作,他用画笔展示了其独特的才能和卓越的才华。这幅冬山书屋图里,描绘了山的险峻和高人雅士的高尚情操。画中几笔便勾勒出了天地的寒冷,枯枝和白雪构成了无尽的景象。高耸的山崖形状奇特,令人感受到深深的寒气,只有松竹等植物在风中摇曳。旁边有一条河水比山峰还要白,千层波涛汹涌而来,阳光也难以照射进来。画面之外仿佛可以听到江风的呼啸,船只争相行驶在大江之上。房屋中的人心静如水,常年手持书卷诵读。窗外的瀑布如同苍劲的老树肆意飞舞,似乎要夺取大自然的冷热平衡。世上像焦孝然这样的高人不多,如今还有梅福这样的人物吗?在这寒冷的冬日里,谁能坚持吟诵、抱膝思考呢?绘画和书法的艺术总是微妙而动人,关键在于作品是否能够深入人心。我听说孙登在北山居住,严冬时节披着长发御寒;又听说古代的贤者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也穿着厚重的棉衣,他们驾驭车辆不在乎王侯贵族。这两位高人气质非凡,他们的心胸就如同明朗的月亮和洁白的霜露一样明亮。这些名士与天斗、与地斗,不畏艰难,所以他们笔下的冬景能够给人温暖的感觉,就像夏天和秋天一样宜人。千年过去了,那些伟大的艺术家已经无法相见,然而我在画里感受到了他们的精神。面对着远处的高风,画家们倾尽笔墨,让画作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只要挂上这幅画,就能让人心旷神怡,即使烈日炎炎也能让人心情平静,坦然而行。
去完善
释义
《夏日题王右丞冬山书屋图》郑樵 1. 壁间:指画中墙壁之间。 2. 飒飒:拟声词,形容风声。 3. 松涛:风吹松树发出的声响。 4. 冰冽:寒冷的样子。 5. 呼灯:开灯。 6. 王右丞:唐代诗人王维,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7. 毫毛矜贵:毛笔的珍贵之处。 8. 逞奇杰:表现出奇特的才情。 9. 挥洒:绘画的动作。 10. 冬山书屋图:描绘冬日山中书斋的画作。 11. 岩壑幽棂:山间的幽深景致和窗户。 12. 高哲:高尚的人,此处指画中的人物。 13. 萧瑟:寒冷的样子。 14. 天貌寒:天空阴沉寒冷。 15. 不尽枯枝不尽雪:比喻冬天景象,枯枝与积雪交相辉映。 16. 高崖崛曲:陡峭的山崖曲折起伏。 17. 凄肃:凄凉肃杀。 18. 驱禽逐兽:驱赶禽鸟和追逐走兽,形容山中生态。 19. 傍有一水白于峰:旁边有一条水流,比山峰还白。 20. 千顷奔茫:辽阔的水面波涛汹涌。 21. 日难昱:阳光难以照射到水面。 22. 绢外似觉风惨激:感觉画面之外的寒风肆虐。 23. 大江尽断船相逐:大河上游的船只竞相追逐。 24. 淡如菊:形容画中人物淡定如同菊花。 25. 苍虬恣飞瀑:苍老的盘龙在瀑布下肆意飞舞。 26. 造化:大自然。 27. 齐冷燠:与自然万物共享冷暖。 28. 焦孝然:晋代隐士焦先,孝然是他的字。 29. 梅福:西汉末年的隐士,相传后来成仙。 30. 苦吟抱膝:指勤于创作诗歌。 31. 萧条立炼谷:在山林间度过冷清的日子。 32. 古今书画技总微:古往今来的书画技巧都源于微妙的感觉。 33. 贵有嵚崎生眼目:珍贵的是拥有独特眼光的人。 34. 孙登居北山:孙登隐居在北山。 35. 披发自覆:披散头发覆盖身体。 36. 昔贤暑重裘:过去的贤者即使夏天也穿厚重的皮裘。 37. 六月御车鄙王侯:六月的夏天驾着车鄙视王侯的生活。 38. 二公气岸皆千里:这两位公子的气概都犹如千里江山。 39. 朗月白霜胸际浮:月光皎洁如同白霜在心中浮现。 40. 名士逆天天不怒:名士抗拒世俗,上天也不会降罪。 41. 冬景能暖夏能秋:冬天的景色让人感觉温暖,夏天的景色让人感觉凉爽。 42. 千载斯人不可致:千年之后的这些人无法亲近。 43. 揆向高飙远远至:设想一下大风从远方吹来。 44. 笔光墨汁俱吐弃:画笔下的光影和墨汁都被抛弃。 45. 清吾心:使我的心境变得清澈。 46. 千岩炎伏曦景炽:数千座山峦在阳光下显得生机勃勃。 47. 布褐推车我不避:身着粗布衣服推车前行,我不回避。
去完善
赏析
《夏日题王右丞冬山书屋图》郑樵 赏析: 本诗为诗人郑樵在炎炎夏日观赏唐代画家王右丞(即王之涣)的《冬山书屋图》时的感怀之作。诗人通过对画作的描绘,表现出对画中冬景的深刻理解以及自己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诗结构紧凑、意象丰富,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感和深沉的人文关怀。 首联通过描写墙壁上画作中的飒飒松涛和凛冽寒风,为读者展现了一幅严寒的冬景画面。郑樵巧妙地运用了视觉和听觉的元素,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画中世界。 颔联则描绘了画家王右丞在画作中所表现出的卓越技艺和对奇杰风格的追求。通过对画面的渲染,诗人表达了对画家匠心独运的钦佩之情。 颈联继续描述《冬山书屋图》的内容,通过岩壑、幽棂、萧瑟的天貌、不尽的枯枝与白雪等元素,呈现出一幅宁静而寂寥的冬日景象。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该画作独特艺术魅力的欣赏。 接下来,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修辞手法,将画面中的高崖、驱禽逐兽的松竹、傍有一水白于峰、绢外的大江船只等元素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景象不仅使画面更具立体感和动态感,也让读者感受到了画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尾联则以室中之人淡如菊的形象,表达了画中人物的隐逸之志和高洁品质。同时,诗人还通过描述窗外苍虬恣飞瀑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画中世界的神往之情。 此外,诗人还在诗中对绘画艺术的精湛技巧表示了敬意。他通过孙登、隆冬披发和昔贤暑重裘等典故,强调了画作传达出的不畏艰难、超脱尘俗的精神境界。最后,诗人以自我感悟作为结语,表示自己从画作中汲取到了力量,坚定了内心的信念。 总的来说,郑樵的这首诗通过对《冬山书屋图》的赏析,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敏锐的艺术洞察力。他将自然景色、人物形象和人生哲理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使得整首诗既具有画面感,又不失深度和内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夏日题王右丞冬山书屋图》是南宋时期著名学者、诗人郑樵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孝宗年间(1163-1189年),这是南宋相对稳定的一个时期。 在这个时期,郑樵本人因学识渊博而受到朝廷的赏识,但他并未进入官场,而是选择继续致力于学术研究。他曾数次上书朝廷,请求设立国家图书馆和编纂百科全书,但均未被采纳。这使得他深感失望,于是更加专注于私人研究和著述。 在郑樵生活的时代,南宋王朝虽已建立,但社会仍然动荡不安。战争频繁,民生疾苦。尽管如此,文人墨客们依然保持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在这种背景下,郑樵创作了许多富有哲理的诗篇,以表达他对人生、自然的感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切。 郑樵在这首诗中,通过对王右丞冬山书屋图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理想世界的向往。他认为,一个人只有在宁静的环境中,才能真正地感悟到生命的真谛和宇宙的奥秘。这种思想反映了他在现实社会中寻求精神寄托的愿望,也体现了他在学术研究中追求真理的决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