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桃花洞田家留饮
偶促沼渚过山家,灼灼桃花噪暮鸦。
是处竹篱环草屋,人间鸡黍话桑麻。
抱琴静听涛声急,对酒闲观月色奢。
可笑南阳刘子骥,欲寻风土滞京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不经意间走过山间人家,盛开的桃花吵醒了傍晚的乌鸦。这里竹林围绕茅草屋,人间的鸡黍和农桑生活相得益彰。抱着琴静心聆听湍急的潮声,对着美酒欣赏月色。可叹南阳的刘子骥,想要寻找风土人情却被京城羁绊住脚步。
去完善
释义
1. 沼渚:水中小块陆地。
2. 灼灼:鲜艳、明亮的样子。
3. 山家:山居人家,即农家。
4. 是处:此处。
5. 竹篱:用竹子编制的围栏。
6. 草屋:用茅草覆盖的房屋,指简陋的住房。
7. 鸡黍:邀请客人吃饭的谦辞。
8. 桑麻:桑叶和麻,这里指代农事。
9. 抱琴:抱着琴。
10. 对酒:一边喝酒。
11. 南阳刘子骥:指代有高尚节操的隐士。
12. 风土:地方的风俗习惯。
13. 京华:京城。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乡村田园风光的诗。诗人通过过山家、桃花、暮鸦、竹篱、草屋、鸡黍、桑麻、涛声、月色等景物,生动地展现了桃花源般的田园美景。诗中的“灼灼桃花噪暮鸦”一句,以桃花的热烈和暮鸦的鸣叫,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生机盎然。而“是处竹篱环草屋,人间鸡黍话桑麻”则展现了乡村宁静和谐的生活场景。此外,诗中还通过对弹琴、饮酒、看月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获得的心灵愉悦与宁静。最后,诗人用刘子骥的故事,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整首诗情景交融,富有哲理,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桃花洞田家留饮》是宋代著名学者、诗人郑樵的一首田园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64年,即南宋孝宗乾道年间。
在这一年中,郑樵正值中年,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既有学术研究的辉煌成就,又有现实生活的挫折磨难。他的家族世代务农,对农村生活有深厚的感情。然而,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民生疾苦严重。这使得他对农民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在同时间段内,南宋王朝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北方的金国不断南下侵扰,国内政治腐败,民不聊生。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许多文人墨客都怀着忧国忧民的心情,关注民生,反映民间疾苦。郑樵也不例外,他以诗文为武器,表达自己对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