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昭君怨

标题包含
昭君怨
长谢椒房草,终为薄命身。 那教兰蕙质,翻与雪霜亲。 脸腻匀脂浅,粧残促恨颦。 故知关北夜,无分汉南春。 红泪残胡月,轻衣半洛尘。 琵琶凄切语,愁杀路傍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长久地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终究成为命运多舛的人。 谁曾想到兰花蕙草一般美好的品质,却要承受严寒和冰雪的洗礼。 脸庞上涂抹的脂粉被泪水模糊,妆容也被破碎的悲伤所打乱。 所以知道在北方的寒冷夜晚,无法享受到南方的春天美景。 红色的眼泪在胡人的月光下显得格外凄凉,单薄的衣裳沾染了洛阳城的尘土。 琵琶声诉说着哀伤之情,让路过的人都感受到了深深的忧愁。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昭君怨:乐府旧题,多咏昭君出塞事。 2. 郑樵:南宋文学家,字渔仲,福建莆田人。此诗为其所作《昭君怨》中的一首。 3. 椒房:汉代皇后所居之宫,以椒和泥涂壁,取其温暖芳香。此处指代皇宫。 4. 兰蕙:兰花与蕙草,两种名贵的花卉,常用来比喻女子的高贵品质。 5. 雪霜:喻指寒冷的气候环境。 6. 脸腻匀脂浅:意思是脸上的脂粉涂抹得很均匀,显得面色更加柔美。 7. 妆残促恨颦:意指妆容被破坏,增添了她的怨恨之情。 8. 关北:古代边关北方,这里指的是匈奴所在的地方。 9. 汉南:指汉朝的南部地区,相对关北而言。 10. 红泪:形容女子的眼泪。 11. 胡月:胡地的月亮,这里指昭君身处匈奴之地。 12. 洛尘:洛阳的尘土,借指中原地区。 13. 琵琶凄切语:昭君弹奏的琵琶曲调悲凉哀切。
去完善
赏析
《昭君怨》是唐代诗人郑樵的一首五言古诗,以古代美女王昭君的故事为主题,通过描绘昭君的美貌、命运和离别之情,表达出诗人对红颜薄命的感慨和对昭君命运的同情。这首诗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和艺术感染力,诗句优美,意境深远。 首联“长谢椒房草,终为薄命身”,指出昭君出身寒微,但美丽聪慧,本应得到皇帝的宠爱,却因命运不济而未能如愿。这表达了诗人对昭君命运的同情。 颔联“那教兰蕙质,翻与雪霜亲”,比喻昭君美貌如同兰蕙般高雅,却遭遇冰雪风霜般的厄运。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昭君红颜薄命的感慨。 颈联“脸腻匀脂浅,粧残促恨颦”,描绘了昭君美丽的容颜和憔悴的妆容,表达了她对离别的痛苦和悲伤。 尾联“故知关北夜,无分汉南春”,说明昭君远嫁塞北,无缘享受汉南的春天,意味着她永远告别了故乡和亲人。这表达了诗人对昭君命运的哀怜。 全诗通过对昭君外貌、命运和离情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红颜薄命的感慨和对昭君命运的同情。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营造出一种深沉、哀婉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昭君的离别情景之中,感受到她的悲痛和无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昭君怨》是南宋诗人郑樵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王昭君出塞和亲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昭君的同情和对战争的厌恶。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首诗的创作时间。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战乱频繁的时代,北方的金国不断南下侵略,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这种背景下,诗人郑樵以昭君出塞的故事为题,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厌恶。 其次,我们来看看这个时间段内与作者相关的人生际遇。郑樵是南宋的一位著名文人,他的一生都在追求学问,致力于研究历史、地理、文学等各个领域。然而,他的学术成就并没有得到当权者的重视,反而因为政治斗争而被贬谪。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同时间段内与作者有关的时代背景知识。南宋时期,金国的侵略使国家处于危亡之中,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个时代,文人们普遍关注国家命运,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唤醒人们的爱国热情。郑樵作为一位文人,也肩负着这样的使命,他通过《昭君怨》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厌恶,希望能够唤起人们对国家命运的思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