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涧雨

标题包含
涧雨
飘飘雨色乱,终日悮闻声。 钓客呼持笠,牧童喜啜羹。 轻香树下满,余响谷中清。 为谢登临者,枕流洗耳倾。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雨水飘洒零乱,整日模糊听到声响。 钓鱼的人喊我去撑伞,放牛的少年欢快地喝汤。 花香在树下四溢,余音在山谷中回荡。 感谢那些来游玩的人,倾听流水声音洗涤心灵。
去完善
释义
注解如下: 1. "飘飘雨色乱"中的"飘飘"表示风吹拂的动态画面,用来形容雨的样子。 2. "终日悮闻声"中的"终日"指一整天,"悞"意为错误,此处意指听错声音。 3. "钓客呼持笠"中的"呼"指呼唤,"持笠"是说带上斗笠。 4. "牧童喜啜羹"中的"啜"是品尝,“羹”是指用肉或菜做成的浓汤。 5. "轻香树下满"中的"轻香"指淡淡的香气,"树下满"是在树下弥漫着香气。 6. "余响谷中清"中的"余响"指回声,"谷中清"是说山谷里显得格外清静。 7. "为谢登临者"中的"为谢"意思是致意或告别,"登临者"指的是登山的人。 8. "枕流洗耳倾"中的"枕流"是靠着流水,"洗耳"意为清洗耳朵,"倾"表示全部倒出。
去完善
赏析
《涧雨》这首诗描绘了山间雨景与人们之间的互动,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与人情之间寻找和谐的生活态度。郑樵的笔触如同山涧流水,细腻且灵动,他以雨为中心,巧妙地将钓鱼客、牧童、树、山谷等元素串联起来,让整首诗呈现出一幅宁静优美的画面。“飘飘雨色乱,终日悞闻声”开篇以飘忽的雨色和连绵不断的雨声引出主题,渲染出整首诗的背景氛围;随后写“钓客呼持笠,牧童喜啜羹”描述人们在雨中自得其乐的生活情景,凸显出诗人的人生态度;紧接着以“轻香树下满,余响谷中清”来赞美雨的滋润作用及雨后清新的空气,表现出自然环境的美丽与宁静;最后以“为谢登临者,枕流洗耳倾”来表达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整首诗结构紧凑,诗意盎然,呈现了一幅美丽的山间雨景图,给人以愉悦的心情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涧雨》是南宋诗人郑樵所作。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涧雨中倾听雨声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在宁静的环境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郑樵正处于南宋时期。这个时期,南宋与金朝分治南北,战争不断,民生疾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开始关注社会现实,通过诗歌表达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 郑樵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也在自己的作品中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特点。他的诗作往往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表达了对民众苦难的关注。在这个时期,郑樵的个人经历也非常丰富。他曾担任过官职,但因不满朝廷的腐败和黑暗,辞去了职务,开始了隐居生活。这段人生经历使他对社会的认识更加深刻,也激发了他用诗歌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反思。 在《涧雨》这首诗中,郑樵通过对山涧雨中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他在宁静的自然环境中寻求精神慰藉的心态。这首诗既体现了郑樵对个人命运的关注,也反映出当时南宋社会的矛盾和问题。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