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芹斋
千载清风去不留,何人能伴赤松游。
乞骸直到骸归日,告老须临老尽头。
元亮园田何处有,向平昏嫁几时休。
湖州别驾发深省,挂却朝冠便自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千载清风已过矣,谁与相伴寻松寿?
待至年老退职日,告老还乡始安定。
陶潜田园在何处?向平黄昏何时休?
湖州别驾深思量,抛却官职乐逍遥。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送芹斋:郑樵写给朋友的诗,“芹”表示谦卑之义,因此诗中的“送芹斋”寓意谦虚送别之意。
2. 千载清风:指千年的时光已逝去,留下的是清风,意味着过去的岁月已经过去了。
3. 何人能伴赤松游:谁能像我一样随同赤松子一同云游四方呢?赤松子是传说中的仙人。
4. 乞骸:请求辞官归乡,退休之意。
5. 直到骸归日:在辞官回乡的那一天。
6. 告老:退休,致仕之意。
7. 须临老尽头:应当等到老年之时再告老还乡。
8. 元亮园田:指陶渊明的桃花源。元亮是陶渊明的字。
9. 向平昏嫁:指的是古代一个名叫向平的孝子,他为了尽孝让父母安心而在婚配之事上让步,与妻子约定将来时机成熟就离婚各自嫁娶。后来“向平昏嫁”就成了约定未来分别的代称。
10. 湖州别驾:诗人的朋友,时任湖州别驾从事史。
11. 发深省:深入反省自己。
12. 挂却朝冠:摘下朝冠,表示自己放弃官职。
去完善
赏析
《送芹斋》是南宋诗人郑樵的一首送别诗。在这首诗中,郑樵通过对陶渊明、向平、元亮等人的典故和形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朋友离去的深深感慨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联“千载清风去不留,何人能伴赤松游”,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岁月的感叹以及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他以清风比喻流逝的时光,表达了岁月不等人之意。同时,他也发出了疑问:谁能像赤松子那样,与清风为伴,逍遥自在呢?这两句诗为全诗定下了深沉的基调。
颔联“乞骸直到骸归日,告老须临老尽头”,则是对人生终点的思考。诗人以乞骸骨和告老的典故,表达了对人生终点的敬畏和无奈。这里,他暗示了朋友即将离去,表达对友情的珍视。
颈联“元亮园田何处有,向平昏嫁几时休”,则是通过对陶渊明和向平的典故运用,表达了对田园生活和家庭婚姻的向往。诗人以陶渊明的园田和向平的昏嫁作为美好生活的象征,表达了希望朋友能够过上理想生活的祝愿。
尾联“湖州别驾发深省,挂却朝冠便自由”,则以湖州别驾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他希望朋友能够在离开官场后,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就像湖州别驾那样,抛弃名利,追求心灵的宁静。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芹斋》是南宋学者、文学家郑樵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作于公元1165年左右,此时正值宋金对峙时期。郑樵作为一位南宋的学者和爱国者,对于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生活状况有着深刻的关注。
在创作这首诗时,郑樵正面临着人生的转折点。他的家乡福建莆田是一个繁荣的文化中心,他在此地度过了青年时代,积累了丰富的学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未能获得官方的认可和赏识。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他决定离开故乡,前往京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寻求发展。
在郑樵离开莆田之际,他的朋友们为他举办了一场盛大的送别宴会。席间,郑樵感慨万分,挥笔写下了这首《送芹斋》。诗中的“芹斋”是指郑樵的书斋名,寓意着他对学问的热爱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