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湘妃怨

标题包含
湘妃怨
黄埃游辇毂,翳日冷旌旗。 龙去攀髯远,鸾孤对影微。 魂沉江缥渺,泪染竹依稀。 枯树空千载,寒松已十围。 芦花深月色,燐火剧萤飞。 横笛潇湘暮,哀猿何处归。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黄色的尘埃在都城周围飘荡,日光被遮蔽显得寒冷而暗淡。 飞龙已经远去,留下的人们只能远远地望着。孤独的凤凰对着自己影子若有所思。 战死的英灵在江边徘徊,泪水打湿了竹叶使得其更加模糊。 千年的古树已经枯萎,寒冷的松树已经有十多圈年轮。 芦花在月光下摇曳,磷火闪烁如同萤火虫飞舞。 傍晚时分,湘江边的笛声响起,哀伤的山猿不知要回归何处。
去完善
释义
1. 黄埃游辇毂:指皇帝的车马经过时尘土飞扬的场景。黄埃,黄色尘土;辇毂,皇帝车驾。 2. 翳日冷旌旗:阴翳的阳光下,旗帜显得冷冷清清。翳日,阴暗的天;冷旌旗,冷清的旗帜。 3. 龙去攀髯远:皇帝已经离去了很远的距离。龙,皇帝的代称;攀髯,牵住皇帝的马缰请求引见或挽留的意思。 4. 鸾孤对影微:孤单的鸾鸟对着自己的影子,显得孤单落寞。鸾,传说中的一种神鸟;微,轻微,这里指孤单的影子。 5. 魂沉江缥渺:湘妃的魂魄沉浸在了江水之中,显得若有若无。江,指湘江;缥渺,若隐若现的样子。 6. 泪染竹依稀:泪水沾染在竹子上面,模糊了视线。依稀,模模糊糊的样子。 7. 枯树空千载:古老的枯树度过了漫长的岁月。空,度过;千载,千年。 8. 寒松已十围:寒冷的松树已经有十多个人合抱那么粗了。十围,形容树木粗壮,需要十多个人合抱。 9. 芦花深月色:芦苇花在夜色中显得非常深邃。月色,月光。 10. 燐火剧萤飞:夜晚时分,磷火飞舞犹如萤火虫一般。燐火,磷火,即鬼火;剧,急剧,这里指大量。 11. 横笛潇湘暮:在潇水湘水边吹奏横笛,意指音乐哀婉动人。潇湘,湘水和潇水的并称,位于湖南省。 12. 哀猿何处归:悲伤的猿猴不知归向何处。哀猿,悲鸣的猿猴。
去完善
赏析
《湘妃怨》是南宋郑樵的一首咏史诗,全诗描绘了湘妃夫人闻舜南巡崩于苍梧、悲痛不已的故事。诗人用生动的意象和深邃的意境表达了湘妃对爱人的思念之情以及无尽的痛苦。下面是对本诗的一些赏析: 首联“黄埃游辇毂,翳日冷旌旗”描写了皇帝的离逝使原本繁华热闹的京城瞬间变得凄凉。“黄埃”代表皇帝,“辇毂”指代京城;“翳日”形容阳光暗淡无光,意味着失去了皇上的照耀,整个国家都显得冷冷清清。 颔联“龙去攀髯远,鸾孤对影微”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皇上离去的哀思。“龙去”隐喻皇帝的离世,“攀髯”表示众人挽留无效;“鸾孤”表明皇后形单影只,失去依靠。 颈联“魂沉江缥渺,泪染竹依稀”则描述了湘妃听闻噩耗后悲痛欲绝的形象。江水映照出她的忧伤之魂,泪水沾染了翠绿的竹林,凸显出她悲伤的程度。 尾联“枯树空千载,寒松已十围”借枯树和寒松暗含世事沧桑,岁月流逝的感慨,表达了江山依旧、人事已非的伤感情绪。 整首诗通过婉约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充满悲伤情感的画卷,展现了诗人对忠贞爱情的赞美和对生死无常的深刻反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湘妃怨》是南宋诗人郑樵的一首词,创作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这一年,郑樵刚满三十岁,正当风华正茂的年纪。他辞别故乡福建莆田,独自一人前往汴京(今河南开封)参加科举考试。然而,命运却对他开了一个玩笑,郑樵在考场上因直言不讳而被黜落,未能取得功名。 这个时期的南宋,正处于金兵压境、国土分裂的危机关头。尽管朝廷竭力维持表面的繁荣,但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民生疾苦日益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郑樵抱着一腔忧国忧民的热情,踏上了求取功名的道路。然而,现实的残酷无情地击碎了他的梦想。 离开汴京后,郑樵游历各地,广泛接触民间疾苦,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他的诗词创作也从此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早期的高洁雅致转向了关注民生、揭露现实的作品。这首《湘妃怨》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之一,通过描绘湘妃的美丽传说,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