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五日出都门诗
客路逢重五,吾年已半百。
颜羞彩缕红,鬓与香蒲白。
功名来何时,岁月等虚掷。
常于沐芳辰,每念怀沙客。
今年拜天恩,列邸缀朝迹。
趋班犹须时,俶载且行役。
徊徨金闺辞,咫尺青门隔。
短棹泛涛江,清觞懽祖席。
后期邈岁年,宾言在朝夕。
将扶鹤发来,须徐幸毋迫。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古代的现代版生活中,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了重要的节日——端午节。此时的我已经过了五十岁。
尽管脸上偶尔露出羞红的神色,但我的头发已经逐渐变白,犹如香草般散发着香气。
何时才能取得成功呢?时光总是如此匆匆流逝。
我时常沐浴在美好时刻,不断怀念那些曾经的伙伴。
今年的端午节得到了上天的眷顾,我们可以在朝堂上共同度过这个美好的日子。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远。
我想回到曾经的生活,但现实却无情地告诉我我们已经相隔甚远。
虽然我们的船渐行渐远,但在宴席上依然欢乐如初。
期待着未来的某一天能再相聚,共度美好时光。
无论以后的路有多么艰难,我们都要保持优雅,无须过于紧张。
去完善
释义
1. 重五: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2. 都门:都城之门,此处指长安。
3. 客路:旅途,客居他乡的道路。
4. 吾年:我的年龄。
5. 半百:五十岁。
6. 颜羞:因年老而害羞。
7. 彩缕红:五彩线。
8. 香蒲白:香草菖蒲颜色苍白,形容头发变白。
9. 功名:成就功业,谋求官职。
10. 何时:什么时候。
11. 等虚掷:等闲度过,虚度光阴。
12. 沐芳辰:享受美好的时光。
13. 怀沙客:指屈原。
14. 天恩:皇帝的恩典。
15. 列邸:指各级官员的宅第。
16. 缀朝迹:追随朝廷足迹。
17. 趋班:按班次站立。
18. 须时:等待时机。
19. 俶载:开始劳作。
20. 行役:行走在路上。
21. 徊徨:徘徊不定。
22. 金闺:汉代金马门的别称,代指皇宫。
23. 咫尺:距离很近。
24. 短棹:小船。
25. 涛江:波涛汹涌的江河。
26. 清觞:酒杯。
27. 懽祖席:在祖先的宴席上欢庆。
28. 后期:未来,以后。
29. 邈岁年:遥远的岁月。
30. 宾言:宾客的话语。
31. 朝夕:早晚。
32. 将扶:扶持。
33. 鹤发:白发。
34. 须徐:慢慢来。
35. 幸毋迫:希望不要急于求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任希夷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友人的留恋。开篇以“客路逢重五,吾年已半百”点明自己的年龄和处境,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反思了自己的功名与岁月的虚掷,表示对时间的流逝感到无奈。接着诗人提到自己在节日里想到那些怀沙的客人,表达了对他们的思念之情。接下来描述了诗人为了拜天恩而奔走,同时也说明了诗人还有未完成的事业需要去完成。然后描绘了诗人离开都城时与朋友告别,虽然相隔很近却仿佛隔着天涯。最后,诗人表示期待再次相聚的那一天,并希望彼此都能安好。整首诗情感丰富,充满了对生活、友情和时光的深深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重五日出都门诗》是南宋诗人任希夷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末年,即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正处于南北宋交替的时期,社会动荡不安。金人南下,中原地区战乱频繁,民生疾苦。在这样的背景下,任希夷的人生际遇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他曾在朝廷任职,但因不满时局而辞官回乡,过着隐逸的生活。
在诗中,任希夷描绘了端午节出都门的情景,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时局的忧虑。他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形象,展现了当时民间的风俗习惯和人们的生活状态。此外,他还巧妙地运用了神话传说,如“天风吹驾鹤,沆瀣落衣裳”等诗句,寓意着诗人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重五日出都门诗》是南宋末年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诗人对人生哲学的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