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通判范都官不赴赏春

标题包含
和通判范都官不赴赏春
幽郡少丛事,名园邀上宾。 逢花有深意,拚醉欲酬春。 僚友同年旧,郎官拜命新。 不来无此乐,还似姓车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抃(998年-1062年),字阅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市)人。北宋名臣、文学家,以清廉著称,被誉为“铁面御史”。 赵抃于宋真宗咸平年间中进士,历任殿中侍御史、右司谏、尚书都官员外郎等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幽静小城少有纷繁之事,著名园林邀请贵客共享。 赏花之间自有深刻含意,酒醉欲酬谢春日光辉。 与我同年的朋友们,如今已经升迁上任新的职务。 不能前来共享此等乐趣,实在是可惜如同车姓之人。
去完善
释义
1. 幽郡:指地处边远的州郡,这里借指通判范都官治理的地方。 2. 上宾:尊贵的客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3. 深意:深刻的含义或感情,这里指欣赏花的深层意味。 4. 拚醉:豁出去大醉一场,表达尽情欢乐的意愿。 5. 酬春:用美好的事物来回报春天的恩赐。 6. 同年旧:年龄相仿的老朋友。 7. 郎官:封建时代对官员的称呼,这里代指通判范都官。 8. 拜命新:指刚刚接受任命,担任新的职务。 9. 无此乐:没有这样的快乐,表示如果范都官不来参加宴会,将无法享受到这种乐趣。 10. 姓车人:古代一个姓车的人,因不参加宴会而错过欣赏美景的机会,后来成为典故,用来讽刺那些不肯出来欣赏美好事物的人。这里作者用这个典故含蓄地批评范都官不肯赏春的行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和通判范都官不赴赏春”,意思是应和范都官不愿参加赏花之事。诗人从几个方面展开描述:首先,他提到地方官职事务相对较少,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娱乐活动;其次,官府邀请上级官员来到美丽的园林,希望通过欣赏繁花表达敬意和尊重;然后,诗人写道,无论遇到何种繁盛的花儿,都会体会到其中的深厚含义,因为他们常常用酒来感谢春天的到来;接着,他又提到他的同事与朋友都是志同道合的人,他们还一起庆祝新的任命;最后,诗人表达了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不参加这种活动并不会失去快乐,反而更像是一个有自己的独立意识和个性的人。全诗结构严谨,语言优美,富有哲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和通判范都官不赴赏春》是北宋诗人赵抃的作品。创作时间是宋仁宗至和年间(公元1054-1056年),正值宋朝的太平盛世时期。 在这个时期,赵抃身兼数职,他在仁宗朝担任右司谏、知杂事、权三司使等要职,并作为安抚使出使蜀地,平定了西南边疆的动乱。然而,他的政治生涯并非一帆风顺,曾在官场受到排挤,遭受贬谪。但是,他始终坚守儒家理念,秉公办事,清廉自守。 在这一历史时期,北宋社会经济繁荣,科技进步,文化艺术成就斐然,著名文学家苏轼、欧阳修、晏殊等人活跃于文坛。但与此同时,北宋社会也存在着各种矛盾和问题,如官僚腐败、土地兼并等问题严重。 在这种背景下,赵抃写下这首《和通判范都官不赴赏春》。诗歌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了他对官场争斗的不满和对民间疾苦的关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赵抃作为一个儒者的人文关怀和责任担当。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