闷书
病来难处早秋天,一径无人树有蝉。
归计未成书半卷,中宵多梦昼多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疾病突然来袭在秋日的早晨,小径上没有行人只有树上的蝉鸣。回乡的计划尚未完成,只完成了半卷诗书,夜半时分梦多而白天却总想着睡觉。
去完善
释义
1. "难处":难过的意思,这里指生病让人痛苦不适。
2. "早秋天":指秋天的早期或者说是初秋时节。
3. "一径":一条小路的意思。
4. "归计未成":这个成语意思是回家的念头无法实现。
5. "中宵":半夜或午夜时分。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天患病时的情景和心境。首句“病来难处早秋天”,通过“早秋天”的点明季节,表达了诗人对病发在秋天的感叹,以“难处”强调疾病的困扰。次句“一径无人树有蝉”,以无人小径和树上的鸣蝉勾勒出静谧的意境,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痛苦。
紧接着第三句“归计未成书半卷”,指出诗人未能实现归乡的愿望,从而写出其生活中的无奈与失落。最后一句“中宵多梦昼多眠”则反映出诗人在病痛的困扰下夜不能寐、白日里却昏昏欲睡的境况,充分表现了诗人当时的生活状况和精神状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闷书》是唐朝诗人李昌符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炎炎夏日里,因炎热天气和内心的郁闷而感到不适。以下是关于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
公元845年前后,即唐武宗会昌年间,李昌符创作了这首诗。在这个时期,唐朝政治相对稳定,但经济和文化发展却逐渐衰弱。诗人李昌符出身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学者,母亲也是一位才女。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李昌符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对文学和艺术有很高的造诣。然而,他在仕途上并不顺利,曾两次应试落第,这使得他对现实生活产生了强烈的反感。
在炎热的夏季,诗人感受到了酷暑的煎熬,同时也为自己的前途担忧。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对夏日景象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苦闷和对生活的感悟。这首诗充分体现了唐代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和生活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