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偶题

标题包含
偶题
到处吟兼上马吟,总无愁恨自伤心。 无端梦得钧天乐,尽觉宫商不是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薛能,字大拙,唐朝著名诗人。他的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唐宪宗至唐宣宗时期(公元805-859年)。 薛能出身贫寒,但勤奋好学,才华横溢。他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在地方官吏任上表现...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行遍南北又上马,心中总有哀愁生。 忽然梦见天宫曲,只觉声音不如前。
去完善
释义
1. 到处:指四处漫游或随意游览。这里指诗人随意行走于各地并随意创作诗歌。 2. 吟兼上马吟:一边作诗一边骑马前行。表示诗人将生活与创作融为一体。 3. 总无愁恨:总的来说并无忧愁和怨恨。这里指诗人虽然生活困苦,但心态乐观。 4. 自伤心:自然产生的悲伤心情。这里表现了诗人对生活中悲剧事件的关注与同情。 5. 无端:无缘无故地。这里指突然之间或莫名其妙地产生。 6. 梦得钧天乐:梦中得到天上美妙的音乐。这里暗喻诗人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愿望。 7. 尽觉:完全感受到。 8. 宫商:中国古代音乐中的两个基本音阶,这里泛指一切音乐。 9. 不是音:并非理想的音乐。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创作的音乐的反思和不满。
去完善
赏析
《偶题》是唐代诗人薛能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偶然遇到的美好景象所引发的感慨。诗人在诗歌中巧妙地运用了“吟”和“梦”两个意象,通过对音乐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美好景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之情。 首句“到处吟兼上马吟”,描述了诗人在旅途中随时随地都在吟咏诗篇,表达了诗人对诗词的热爱与执着。同时,“上马吟”一词也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奔波劳碌的情景,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慨。 第二句“总无愁恨自伤心”,表现了诗人虽然身处旅途,心中却充满了无尽的哀愁与忧虑。这句诗传达了诗人对生活艰辛的感慨,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无奈。 第三句“无端梦得钧天乐”,诗人通过梦境,描绘了一幅美妙的音乐画面。“钧天乐”是指天上优美的音乐,这里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诗人梦见如此美妙的音乐,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末句“尽觉宫商不是音”,则是对现实生活的反讽。尽管诗人梦见了美好的音乐,但在现实中,他却觉得那些世俗的音乐根本不能称为真正的音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综上所述,《偶题》这首诗通过对旅行、音乐等元素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同时也揭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哀愁。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优美,堪称古代诗篇中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偶题》是唐朝诗人薛能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唐武宗会昌年间(公元841年-846年)。在这个时期,薛能先后担任滁州、徐州等地的刺史,后来因罪被贬为汀州司马。 在这段时间里,薛能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在任期间,因为直言不讳,多次受到同僚的排挤和陷害。他的诗歌才能虽然得到了一些人的认可,但在官场上并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此外,他在家庭方面也是不幸的,妻子早逝,给他带来了很大的悲痛。这些人生的挫折和磨难,使他对现实产生了深刻的反思,也为他创作《偶题》这首诗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唐朝正处于由盛转衰的时期。自安史之乱后,唐朝的国力逐渐衰弱,政治腐败严重,社会矛盾激化。尽管如此,唐代的文人仍然保持着浓厚的家国情怀,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然而,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许多文人在现实中遭受挫折,他们的理想抱负难以实现。薛能就是这样一位生活在时代的洪流中的诗人,他通过自己的诗歌表达了对现实的深深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