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使府寓怀二首
一想流年百事惊,已抛渔父戴尘缨。青春背我堂堂去,
谁怜合负清朝力,独把风骚破郑声。
平生无解亦无操,永日书生坐独劳。唯觉宦情如水薄,
何事故溪归未得,几抛清浅泛红桃。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思起岁月匆匆,万事皆令人惊叹,我已放下渔父的身份,戴上尘世的冠缨。青春的年华离我而去,谁能怜悯那些背负着朝政之力的人,只有我在风中吟咏古诗以破除流行的声音。
我一直过着无拘无束的生活,整日里独自劳碌着。只觉得官场之情如同水一般淡薄,为什么我还没有回到故乡的小溪旁,多少次舍弃了清澈的溪水而泛舟于桃花盛开的河畔。
去完善
释义
1. 使府:古代官吏赴任的地方。
2. 渔父:指渔民或者渔夫。这里借指隐逸的生活。
3. 戴尘缨:戴上头巾,意指步入官场。尘缨,指世俗的名利。
4. 青春:春天。
5. 背我:背离我的意愿。
6. 谁怜:无人怜惜。
7. 合负:应当承受。
8. 清朝力:朝廷的资助。
9. 风骚:此处指的是文学才华。
10. 郑声:出自《论语·阳货》,原指春秋时期郑国的歌曲,此处喻指淫靡的音乐。
11. 无解:没有理解的意思。
12. 无操:没有节操。
13. 永日:漫长的日子。
14. 书生:读书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15. 独劳:独自辛劳。
16. 宦情:做官的心意。
17. 如水薄:如同水一样淡薄。
18. 事故:所以。
19. 故溪:故乡的河流。
20. 红桃:桃花的一种,因其花为红色而得名。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薛能的这首《春日使府寓怀二首》表达了诗人对于年华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文学创作的执着。首先,诗人在第一句中就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遗憾,“青春背我堂堂去”意味着时光匆匆,美好的青春已经离自己远去。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处境,表达了自己在官场上所遭受的困扰和无奈。尽管在诗歌中,诗人感叹青春离去和宦途不顺,但他并没有完全陷入消极的情绪之中。在最后两句中,诗人以独特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景,通过“抛清浅泛红桃”这一形象的画面,展示出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既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又流露出其乐观的生活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日使府寓怀二首》是唐朝诗人薛能的组诗作品。这组诗创作于公元868年,当时薛能担任亳州刺史,负责管理地方事务。在这一年里,薛能历经了从京城到地方任职的调动,这让他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民间生活,感受到了浓厚的乡土气息。
在这个时期,唐朝社会已经开始走向衰落,政治腐败、战争频发等问题日益严重。然而,薛能在地方任职期间,仍然努力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关心民生疾苦。这使得他在文学创作上更加注重现实关怀,表现出了对民间生活的关注和对家乡故土的思念之情。
在《春日使府寓怀二首》这组诗中,薛能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人们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眷恋。同时,他也通过这组诗抒发了自己在人生旅途中的感慨和忧虑,展现了一个忧国忧民的文人形象。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