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寒食有怀

标题包含
寒食有怀
流落伤寒食,登临望岁华。 村毬高过索,坟树绿和花。 晋聚应搜火,秦喧定走车。 谁知恨榆柳,风景似吾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薛能,字大拙,唐朝著名诗人。他的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唐宪宗至唐宣宗时期(公元805-859年)。 薛能出身贫寒,但勤奋好学,才华横溢。他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在地方官吏任上表现...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背井离乡流浪中感受风寒交替,登上高处展望岁月如梭。 村庄里的球门高过了绳索,坟前的树木绿叶与花朵相互映衬。 在山西聚集时我们寻找火种,在陕西喧嚣中我们有马车载物。 谁曾想,那片让人哀愁的榆柳之地,竟有如此美丽的风景如画,如同我的家乡一般令人陶醉。
去完善
释义
1. 流落:指四处漂泊,无法安定。 2. 寒食: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一般在清明节前一二日。这个节日的主要风俗就是禁火,人们只能吃冷的食物。 3. 登临:登山临水,这里指的是登上高处,放眼望去。 4. 岁华:即年华,时光。 5. 村毬:民间球戏的一种。 6. 高过索:比用绳索做的界线还要高。 7. 坟树:墓地上的树木。 8. 绿和花:绿叶和花朵相互映衬。 9. 晋聚:古代晋国的地方风俗,每逢寒食节,人们会聚在一起进行扫墓等活动。 10. 搜火:在寒食节这一天,禁止生火做饭,因此需要寻找火种。 11. 秦喧:形容古代秦国地区的喧闹景象。 12. 走车:行驶的车辆。 13. 恨榆柳:对榆树和柳树感到遗憾或惋惜。 14. 风景:此处指地理风貌、景色。
去完善
赏析
《寒食有怀》是唐代诗人薛能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清明节期间的景象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联“流落伤寒食,登临望岁华”,作者以“流落”一词开篇,表达了他在异乡度过寒食节的境遇。同时,通过“登高望远”的动作,展现了诗人对时间的敏感和对家乡的怀念。 颔联“村毬高过索,坟树绿和花”,描述了清明节期间乡村的景象。这里的“村毬”指的是清明节期间的一种风俗活动,即用绳索系住球状的彩带,使之在空中飘舞,以示庆祝。而“坟树绿和花”则描绘了墓地周围绿意盎然、鲜花盛开的景象,为整首诗增添了生机的气息。 颈联“晋聚应搜火,秦喧定走车”,这里提到的“搜火”和“走车”都是古代清明节期间的风俗。在这一天,人们会在野外举行野餐,互相展示烹饪技艺;而在祭祖扫墓时,会驾驶马车前往。这些习俗展示了人们在寒食节期间的欢乐与庄重。 尾联“谁知恨榆柳,风景似吾家”,则是诗人对故乡榆柳的思念之情。诗人将故乡的风景与自己眼前的景象相对照,表达了对家乡无尽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寒食有怀》是唐代诗人薛能的一首五言律诗,作于公元865年前后。此时正值晚唐时期,国家政治日趋腐败,人民生活困苦,社会动荡不安。 薛能作为晚唐时期的文人墨客,一生经历了多次宦海浮沉,曾历任监察御史、秘书省校书郎等官职,后因触犯权贵而遭贬谪。这一时期,他深切感受到了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对现实社会充满忧虑和愤懑。 在《寒食有怀》这首诗中,薛能以寒食节为背景,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怀念之情。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和无奈,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和忧虑。这首诗充分体现了晚唐时期知识分子的心态和生活状况,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