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成
松径烦风扫,柴门为雨扃。
行携道院集,坐对敬斋铭。
好事心常记,闲谈耳不听。
观空为时悮,无异醉初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松树小路被风吹拂得干净,简陋的门扉因雨水而关闭。
走在路上与同伴谈论着在道观的见闻,坐下则欣赏着敬斋的铭文。
心中总把美好的事情牢记,对于无谓的闲聊则充耳不闻。
观察世间的纷繁复杂就如同短暂的失误,其实并无什么差别,就像酒醉初醒时的清醒一样。
去完善
释义
1. 松径:指山间松树丛生的路径;
2. 烦风扫:烦扰的风把松树上的灰尘扫掉;
3. 柴门:用树枝等编成的简陋的门;
4. 为雨扃:因下雨而关闭门;
5. 道院集:道教的活动或者文集;
6. 敬斋铭:一种表达对某种敬仰心情的铭文;
7. 好事:指喜爱帮助别人或做善事;
8. 闲谈:随意的聊天;
9. 观空:佛教用语,指的是观察万事皆空;
10. 无异醉初醒:形容无醉无醒的状态,一切如在梦中,又好像突然醒来。
去完善
赏析
《偶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自然环境中的愉悦心情。诗的前两句“松径烦风扫,柴门为雨扃”,形象地描绘了松林间的风和雨滴敲打柴门的场景,让人感受到自然环境的宁静与舒适。接下来的“行携道院集,坐对敬斋铭”,则传达了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阅读经典、思考人生的情景。
诗人接着表达了他的生活态度:“好事心常记,闲谈耳不听”,意味着他始终保持着积极的心态,关注生活中美好的一面,而选择过滤掉无意义的闲聊。最后两句“观空为时悮,无异醉初醒”,则以深邃的意境传达出诗人看破红尘的达观,仿佛从醉酒的状态中清醒过来,心境变得明净而开阔。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偶成》是南宋著名诗人裘万顷的一首描绘田园风光的诗篇。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98年,正值南宋时期。在这一年里,裘万顷作为一位关心民生疾苦的地方官,他在自己的任期内努力推动改革,力求改善民生。然而,他的改革措施却遭到了一些守旧派的反对,这使得他在政治上受到了一定的压力。
在这个时期,南宋王朝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一方面,北方金国不断南下侵扰,使得南宋政权岌岌可危;另一方面,国内社会矛盾激化,民众生活困苦。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裘万顷作为一名有责任的文人官员,他选择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在《偶成》这首诗中,裘万顷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图。他用“菜花黄”、“麦穗青”等富有生机的意象,表达了对自己治理下的乡村的热爱和自豪。同时,他也通过“老农夫”的形象,表达了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关注和对民生问题的思考。这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充分展示了裘万顷的人文关怀和爱国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