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天
风韶雨润催花候。
欢春恨、年年常有。
桃蹊杏陌相期久。
一为东君试手。
匆匆去、那人信否。
襟泪渍、粉香依旧。
单衣煮酒重来后。
好与看承人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风春雨催促花开的季节。
喜悦的春天,恼人的事年年都会有。
桃树的小径和杏树的田埂期待已久。
一切都是为了春天的到来而努力尝试。
时间过得太快,那个人是否相信呢?
泪水的痕迹,混杂着花粉的香气依然如故。
在将来重新穿上单衣,煮一壶美酒。
让人好好照顾身体消瘦的自己。
去完善
释义
《杏花天》:该词选自南宋词人赵彦端的作品。
注释:
1. 风韶雨润:指春风和煦、春雨滋润的天气。
2. 花候:花开的季节。
3. 欢春恨、年年常有:春天给人们带来欢乐的同时,也常常伴随着离别或失去的美好事物的遗憾。
4. 桃蹊杏陌:指桃树下的道路和小径。
5. 东君:这里指春天的神。
6. 试手:展示手艺。
7. 那人信否:某人是否相信。这里可能是作者在询问自己的情感能否被理解。
8. 襟泪渍:眼泪打湿了衣襟。
9. 粉香依旧:指杏花香味依然如故。
10. 单衣煮酒:形容春天时节的简单生活。
11. 看承人瘦:意为让人看着心生怜爱。
去完善
赏析
《杏花天》是南宋赵彦端的一首词作,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以及诗人的情感思绪。首句“风韶雨润催花候”描述了春天风和日丽的自然景象,给人以万物复苏的感觉。接下来作者以“欢春恨、年年常有”抒发了对于美好春光的眷恋和遗憾,感慨时光流逝的无情。诗人把春景与人情紧密结合,让读者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共鸣。
下阕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愁绪。诗人用“匆匆去、那人信否”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接着,他借“襟泪渍、粉香依旧”表现了物是人非的哀伤。最后两句“单衣煮酒重来后。好与看承人瘦。”中,诗人以煮酒抚琴的画面表现出深深的孤独感,同时也寓意着希望有一天能重逢,共叙离愁。整首词意蕴深远,情景交融,充满了浓厚的思乡怀友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杏花天》是南宋词人赵彦端的一首名篇。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渡后的绍兴年间(公元1131年-1162年)。这段时间内,赵彦端在朝为官,但政治上并不得意。他的一生都在南宋朝廷的微妙政治环境中度过,时而受到重用,时而被贬谪。
这个时期,南宋政权正处于内外交困的状态。一方面,北方沦陷于金人,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不思北伐;另一方面,南方各地发生频繁农民起义,政局动荡不安。这种社会背景下,赵彦端作为文人,对现实深感忧虑,但又无力改变现状。他的词作往往表现出一种忧国忧民的心情和壮志难酬的苦闷。
《杏花天》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词中以杏花为主题,寓意着美好的春光易逝,象征着国家的兴衰。词人在描绘杏花的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国家命运的关注。他以杏花为象征,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