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千秋岁

标题包含
千秋岁
柏舟高躅。 晚岁宜遐福。 门户壮,疏汤沐。 青袍围白发,瑞锦缠犀轴。 仙桂长,交柯却映蟠桃熟。 缥缈长生曲。 入破笙箫逐。 香雾薄,菲华屋。 玉钩凉月挂,水麝秋蕖馥。 千万寿,酒中倒卧南山绿。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彦端,字德升,号静庵,又号介庵居士,南宋文人。他生于1190年,卒于1256年,享年67岁。 赵彦端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的父亲赵汝愚是南宋的名臣,曾任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要职。在...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柏舟高躅。晚年生活适宜幸福长远。 门户壮大,时常享受沐浴。 身穿青袍,白发苍苍,用瑞锦缠绕犀牛角轴。 桂花树长得茂盛,枝叶交错却又能让蟠桃树相映成趣。 奏起飘渺的长生之曲。 入破音调的笙箫紧随不舍。 香气淡薄,菲华屋。 玉钩挂着凉爽的月光,秋天的水麝香和莲花散发着香气。 祈求长寿,醉倒在这青山绿水之中。
去完善
释义
1. 柏舟高躅:引用《诗经·邶风·柏舟》,比喻高尚的品质。 2. 晚岁宜遐福:晚年应该享受长久的福气。 3. 门户壮,疏汤沐:家族地位显赫,受到皇帝的关照。 4. 青袍围白发:形容身穿青袍的官员已经白发苍苍。 5. 瑞锦缠犀轴:用珍贵的丝织品装饰犀牛角制成的写字卷。 6. 仙桂长,交柯却映蟠桃熟:描述仙境中的桂树生长茂盛,与蟠桃树相互映衬。 7. 缥缈长生曲:指虚无缥缈的长生歌谣。 8. 入破笙箫逐:指音乐进入高潮阶段。 9. 香雾薄,菲华屋:形容屋内香气弥漫,装饰华丽。 10. 玉钩凉月挂,水麝秋蕖馥:描绘出秋夜的美景,月亮挂在天空,莲花散发着清香。 11. 千万寿,酒中倒卧南山绿:祝颂对方长寿,在南山绿草丛生的美景中畅饮。
去完善
赏析
赵彦端的《千秋岁》以柏舟和高尚的隐居生活开篇,表达了对晚年幸福生活的向往。诗人强调家庭门庭兴旺、子孙繁衍,用青袍和白发的对比展现老当益壮的形象。诗人又描绘了仙境般的画面,瑞锦包裹着犀牛角一样珍贵的诗篇,而茁壮生长的仙桂映衬着熟透的蟠桃,使人恍若置身世外桃源。 诗人进一步描述他理想的生活场景:在缥缈的长生曲声中,演奏者带着激情吹奏,音符追逐着破碎的音乐结构;香气缭绕在菲华房子间,银钩上挂着凉爽的明月,水麝和秋天的荷花散发出馥郁的香气,一切都是那么宁静美好。 诗人以优美的笔触,运用丰富而细腻的表现手法,表达了对晚年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景象的热爱与欣赏。这种氛围感染了整首词,使读者仿佛能闻到那股来自夏末初秋的气息,感受到暮年生活的悠闲与乐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千秋岁》是南宋诗人赵彦端的一首词作,创作于公元1195年。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在国家动荡、民族危亡之际的忧虑和爱国情怀。 在南宋时期,金兵南下,国家局势紧张,民生疾苦。作为文人墨客,赵彦端深感责任重大,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诗篇唤起人们的爱国情怀。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赵彦端创作了这首《千秋岁》。 在这首词中,赵彦端以“湖山如画里”开篇,表达了对故乡美丽景色的眷恋之情。然而,这种美景却被现实中的战争破坏殆尽。因此,他在词中发出“一声哀雁,叫起清秋梦”的哀叹,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总的来说,《千秋岁》的创作背景是一个国家动荡、民族危亡的时期。在这个特殊时期,赵彦端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家国情怀,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表达了自己对时代的关切和对祖国的热爱。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