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念奴娇

标题包含
念奴娇
冰容玉格,笑桃杏、非是闺帏装束。 待要舒华那更管,朔气凝波僵木。 五鬣山松,万年宫树,仅仅存馀绿。 一枝寄赠,教渠知道春复。 宁解车马成蹊,高标宜雪月,仍便溪谷。 纵有知闻,谁办得、驾野凌寒秉烛。 尽更荒闲,终难掩抑,风里香千斛。 林坰兴尽,此时鼎味翻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她的形象如同冰清玉洁,盈盈一笑,胜过桃花和杏花。这不是闺房的打扮,而是一种自然的美丽。她就像是春天里的花朵,不需要任何的装扮就能展现出美丽的姿态。 她要展现自己的美丽,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就像冬天的寒气凝结成冰,但松树依然绿意盎然,充满了生机。她把这份美丽寄给我,让我明白春天的美好。 她的美丽不局限于车马喧嚣的城市,她适合在雪月交加的山谷中绽放。虽然有人欣赏她的美丽,但是谁能真正理解她的内心呢?她的香气弥漫在风中,无法掩盖。 在山野间,她的美丽和香味达到了极致。在这个时候,她的美丽已经超过了任何美食。
去完善
释义
1. 冰容玉格:形容梅花的容貌如冰如玉。 2. 笑桃杏、非是闺帏装束:这里把梅花比作女性,说她笑看桃李杏花,不同于寻常女子的打扮。 3. 待要舒华那更管、朔气凝波僵木:大意是说梅花不在意恶劣的天气,依旧舒展花蕊,而周围的植物则被冻僵了。 4. 五鬣山松、万年宫树:分别指代松树和柏树,两种常绿树木。 5. 仅只存馀绿:意为只有松树和柏树还保留着绿色。 6. 一枝寄赠、教渠知道春复:将梅花寄送给别人,让他人知道春天已经回来。 7. 宁解车马成蹊:即使没有车马来赏梅,也不妨碍她的高贵气质。 8. 高标宜雪月、仍便溪谷:意指梅花适合在雪天和月色下观赏,不论在溪谷还是高山。 9. 纵有知闻、谁办得、驾野凌寒秉烛:即纵有人知道梅花的美丽,但又有谁能驾驭野外寒冷的夜晚来欣赏呢? 10. 尽更荒闲、终难掩抑、风里香千斛:意指梅花的香气无论如何也无法掩盖。 11. 林坰兴尽、此时鼎味翻足:表示赏完梅花之后,对美食的渴望也就满足了。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诗人个人情感的诗篇。诗人在开篇就用了“冰容玉格”来形容春天来临的景象,寓意着万物复苏的季节已经到来。同时,诗人用“笑桃杏”来比喻春天的花朵,这些花朵在诗人的眼中仿佛不再是女子的妆容,而是大自然的装饰。紧接着,诗人描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树木抽出嫩芽,万物开始复苏。在这其中,诗人还特别提到了五鬣山松和万年宫树,这两种植物代表了坚韧和不屈的品质,与春天的生机相互辉映。 诗人随后通过“教渠知道春复”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渴望和期待,他希望通过寄赠的一枝来告诉别人春天的存在。在这里,诗人强调了春天的美好,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春天的珍视。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表达了即使有欣赏者,他们也难以理解和感受到春天的美丽。这表现了诗人对知音的渴望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最后,诗人以“林坰兴尽,此时鼎味翻足”结尾,表明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享受。这里的“林坰”指的是野外和郊外,诗人表达了他在欣赏完春天的美景后,心情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似乎所有的烦恼都消失了。整首诗从描写春天的美景,到表达对春天的珍爱,再到表达个人的情感体验,层次分明,意境深远,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念奴娇》是宋代著名文学家程大昌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074年至1135年之间,即北宋时期。在这一年代,北宋社会繁荣稳定,文化艺术发展迅速,诗歌、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程大昌在这一时期的人生经历颇为丰富。他年轻时便才华横溢,曾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后来,他历任州郡长官,为国家治理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他在官场生涯中也遭遇了挫折,曾因直言敢谏而被贬谪。这些人生经历使他对国家、民族、民生等问题有着深刻的理解,这也成为他创作的灵感来源。 在《念奴娇》一词中,程大昌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他强调了个人在国家命运面前的渺小,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沉情感。这种情感深深地植根于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中。当时,北宋正处于对外战争的压力之下,边疆问题严重,百姓生活困苦。因此,程大昌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唤起人们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共同抵御外敌,维护国家的安宁和繁荣。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