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清明感事 其一

标题包含
清明感事 其一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夜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禹偁(954年-1001年),字元之,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山东巨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才华横溢。 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王禹偁进士及第,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等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清晨将灯火移至窗前,用以照亮我的书本。
去完善
释义
乞新火:古时寒食节禁火三日,至清明重新取火,故有向邻居讨取新火的习俗。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小诗虽短,却蕴含深意。首句通过“无花无酒”点明了诗人的贫穷状态,清明佳节却没有物质上的享受,奠定了全诗清冷的基调。第二句进一步渲染这种气氛,“兴味萧然”生动地刻画出诗人内心的寂寥,“似野僧”则强化了其超脱世俗却又孤单的形象。 后两句笔锋一转,从现实描写转向具体行动。“昨夜邻家乞新火”不仅体现了民间风俗,更暗示了诗人生活的艰难——连基本的火种都需要求助于人。然而,“晓窗分与读书灯”一句让整首诗焕发出别样的光彩。尽管条件艰苦,但诗人依然坚持学习,借着微弱的灯光勤奋攻读,彰显了他的志向和毅力。 总体来看,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既反映了宋代部分文人士大夫的清苦生活,也表达了他们对知识追求的不懈精神。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北宋初期,作者王禹偁当时正处仕途失意、归隐山林的人生阶段。宋太宗至道元年,王禹偁因直言进谏被贬商州,过着清贫简朴的生活。此诗写于清明时节,本该是踏青赏花、祭祖扫墓的日子,但诗人却在贫困中度过。他借描写清明节无花可赏、无酒可饮的萧索景象,抒发了自己虽身处逆境却依然坚持读书向学的心志,展现了一位士大夫安贫乐道的精神境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