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蒋子尚

标题包含
和蒋子尚
偶随舶趠上淮州,忽见霜凝尚此留。 屡指云天谈故国,几从烟水理归舟。 自知客子惊残岁,赖有斯人破旅愁。 他日西窗剪银烛,巴山却话梦中游。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曾协,字子献,号云庄,南宋诗人。他是江西南丰人,与陆游、杨万里等人同时代。 曾协在年轻时就表现出非凡的才华,他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然而,这并没有影响他追求文学的热情。他的诗歌创作丰富多样,既...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有时候随着船只来到淮州,忽然看到凝霜依然留在那里。 多次指向天空谈论故地,又几度在水中整理归船。 知道自己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因为有你才能驱散旅途中的忧愁。 未来某一天在西窗下剪着明亮的蜡烛,共同回忆巴山的梦境之旅。
去完善
释义
1. "偶随舶趠上淮州":"舶趠"是一种航海用语,形容船只离岸向海外行驶的动作。"淮州"是指中国江苏省淮安市。这句的意思是作者偶然间乘船离开海岸,航行到淮安市。 2. "忽见霜凝尚此留":"霜凝"是指寒霜冻结在地面和物体上的现象。这句的意思是说作者突然看到淮安市一带的地面被寒霜覆盖的景象。 3. "屡指云天谈故国":"云天"指天空。"故国"指古代的中国或作者的故乡。这句是描述作者和朋友多次仰望天空,谈论起各自的故乡。 4. "几从烟水理归舟":"烟水"形容烟雾迷蒙的水面景象。"归舟"指返回家乡的船只。这句是在说作者和他的朋友曾多次从烟雾弥漫的水面观察驶向家乡的船只。 5. "自知客子惊残岁":"客子"指的是离家在外的人。"残岁"是指年底的时候。这句诗意味着作者深知自己作为一个离家在外的人,到了年底会更加感到孤独和惆怅。 6. "赖有斯人破旅愁":"赖有"表示依赖。"斯人"指的是作者的朋友。"破旅愁"是指消除旅行中产生的忧愁。这句是说幸亏有作者朋友的陪伴,才使得他在旅行中的忧愁得以排解。 7. "他日西窗剪银烛":"他日"表示以后的日子。"西窗"指的是西边的窗户。"剪银烛"是指剪断明亮的烛火。这句是作者想象未来有一天,他和朋友在西窗下剪断明亮的烛火,共享愉快的时光。 8. "巴山却话梦中游":"巴山"是中国四川省的一座山,这里用来象征作者的朋友所在的地方。"却话"表示回顾过去的事情。"梦中游"是指作者和朋友们在一起度过的愉快时光,就像是一场梦。这句是作者希望将来有机会再次回到与朋友们共度的快乐时光。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诗人与友人同舟远航时感慨的诗歌。首先以“偶随”二字强调其出行并非有意为之,而是偶然。接着描述在淮州的所见所闻:先是看到凝霜的季节变换,表达出时光流逝之感;再是看到云天和烟水,似乎暗示了诗人的故乡。接下来写旅途中的心境变化:自己作为客子,面对即将结束的残年感到惊慌,但有友人的陪伴,使得旅途中暂时消解了旅愁。最后则以想象未来的情境收尾,表达对这次旅程的回忆和珍视。整首诗在景物描绘中融入了个人的情感波动,表现出一种深沉而真切的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蒋子尚》是南宋诗人曾协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南宋时期,即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南宋王朝,政治上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较为繁荣。 在这个时期,曾协的人生经历较为丰富。他曾担任过地方官职,也曾在朝廷任职。然而,他在官场上的升迁并不顺利,时常遭受排挤和打压。这可能与他正直的个性和不屈的精神有关。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曾协写下了这首《和蒋子尚》。这首诗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他在诗中写道:“此道君知否?怀哉为故人。”这句诗表达了他的无奈和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友情的深厚感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