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德之提刑郎中赴广西
天扶开宝至熙宁,和气薰蒸瘴疠停。五管闾阎如按堵,六朝仁圣喜祥刑。欲推恩泽求肤使,果见谋猷简大庭。嗟我白头甘抱椠,看君归日上青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从天福年间到熙宁时期,和谐气氛让疾病不再蔓延。
城市和乡村秩序井然,如同曾经繁荣的六朝。君主们用仁爱推行公正的刑罚。
想推广皇恩寻找合适使者,果然在朝廷上得到了有智慧的谋士。
感叹我这白发老人仍然坚持事业,期待着你们在政治舞台上大放光彩的那一天。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天扶:上天扶持。
2. 开宝:北宋太祖赵匡胤的年号,公元968-975年。
3. 熙宁:北宋神宗赵顼的年号,公元1068-1077年。
4. 和气:和谐之气。
5. 薰蒸:熏染;熏陶。
6. 瘴疠:旧指南方湿热地区恶性疟疾等疾病的总称。
7. 五管:指古代五个藩属国,具体是指古代越南北部的五个地方。这里泛指南方。
8. 闾阎:泛指民间。
9. 按堵:安堵,安居的意思。
10. 六朝:这里泛指封建时代的各个朝代。
11. 仁圣:尊称皇帝。
12. 祥刑:吉利的刑罚,意谓宽容的刑法。
13. 恩泽:皇家的恩赐与恩惠。
14. 肤使:差遣,使者。
15. 谋猷:策略,计策。
16. 简大庭:简约而大气。
17. 抱椠:持牍,意为勤奋地工作。
18. 青冥:青天,天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颂了德之提刑郎中的丰功伟绩以及他的贤能品质。诗人通过描绘宋朝的繁荣景象和德之提刑郎中的治理成果,表现了对其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虽然年老但仍愿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决心。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的才情与家国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德之提刑郎中赴广西》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国所作。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049年。在这一年里,王安石被任命为知制诰,同时他的弟弟王安国也进士及第,兄弟二人共事朝廷,备受瞩目。而他们的父亲王益也在这一时期因病去世,享年71岁。
在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下,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宋朝社会正值仁宗皇帝统治时期,政治较为稳定,经济繁荣,文化繁荣发展。然而在这一表面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各种矛盾和问题,如官僚腐败、社会不平等等问题日益凸显。这为王安国的诗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另一方面,作为王家的一员,王安国在此时期的生活也是颇为动荡的。父亲的离世让他深感悲痛,同时也对他的家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然而尽管如此,他仍然保持着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以诗人兼政治家的身份积极为国家建言献策。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