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匪躬太祝先辈示及刘贡父伯仲三人同年登第之诗因奉一篇
六朝文物事当奇,阀阅如今举世推。射策人争看三虎,荐书吾早识孤罴。集英晓日胪传后,琼苑春风宴喜时。共羡丝纶归世掌,还看骖隔凤凰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古代六朝时期,珍贵文物层出不穷,堪称传奇。这些家族在当时备受关注与推崇。
那些通过考试的人们竞争着展示自己的才华,而我早些时候便认识了这位孤独的杰出人物。他在集英殿里了解最新的消息,享受着春日宴会的喜悦时光。
我们共同期待着他的成功,就像一条丝带引导着凤凰飞向广阔的天空,也将见证他的辉煌成就。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宋匪躬太祝先辈:南宋时期的一位官员,具体名字不详。
2. 六朝文物:指中国历史上六个朝代(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的文化遗存。
3. 事当奇:认为此事奇特、罕见。
4. 阀阅:世家望族。
5. 射策人: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人才。
6. 三虎:这里指的是刘贡父及其两位兄弟。
7. 荐书:推荐信。
8. 孤罴:比喻贤能之士。
9. 集英:宋代藏书楼之一,即“集英殿”。
10. 晓日:早晨的太阳。
11. 胪传:宣读皇帝的诏令。
12. 琼苑:指皇宫内的花园。
13. 宴喜:宴会上的喜悦气氛。
14. 丝纶:帝王的诏令。
15. 世掌:世代掌管政务的人。
16. 骖隔凤凰池:形容地位显赫的人物。

去完善
赏析
王安国此诗描绘了当年与刘贡父等人同榜登科的情景,以此诗作为回应宋匪躬的示及诗篇。诗中以"六朝文物"象征他们的才华和成就,称赞他们是举世推崇的人物。以"三虎"比喻他们各自独具才华,而"孤罴"则暗示诗人对他们的早识,并赞叹他们在集英殿得到显赫地位,在琼苑春风中共同享受宴喜时刻。全诗表达了他们一同追求理想、实现抱负的热忱,以及共享成功喜悦的心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时期,文人士子热衷于科举考试,以求在仕途上有所建树。然而,科场之中竞争激烈,多少人翘首以待却不得所愿。王安国(公元975-1036年),字平甫,北宋著名文人,曾担任尚书都官员外郎等职。他以博学多才、诗文俱佳而名重一时。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王安国与苏轼、苏辙、刘挚等才子一同进士及第,成为世人瞩目的“嘉祐四友”之一。
此时,王安石正在朝廷担任要职,以其经邦济世的政治才能而备受皇帝器重。然而,他逐渐意识到北宋社会的一些问题,如士人迂腐的礼教观念和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因此,王安石决心改革朝政,提倡务实创新的精神。在这个过程中,王安国以兄弟情深、志同道合的支持着王安石的变法运动。
这首《宋匪躬太祝先辈示及刘贡父伯仲三人同年登第之诗因奉一篇》是王安国抒发感慨的诗篇。诗中体现了他与苏轼、刘挚等人结为知己的深情厚谊,以及他们共同致力于国家治理的决心。在变法过程中,他们也遭遇了一些挫折,但始终坚守信念,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这首诗堪称宋代士人精神的写照,展示了他们在变革时代的担当与勇气。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