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怀
生平南与北,心事转蹉跎。故国海西岸,孤舟天一涯。梅窗春色早,板屋雨声多。独坐消长日,那堪苦忆家。水国春光动,天涯客未行。草连千里绿,月共故乡明。游说黄金尽,思归白发生。男儿四方志,不独为功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现代白话文翻译:
生活在南方和北方,心中的忧虑却在增长。故地位于海西畔,一艘孤舟在天涯海角。梅花窗户前的春色早早来临,木板屋里的雨声接连不断。独自一人度过漫长的白天,怎能忍受不住思念家乡之苦?水边的国家春意盎然,远在天边的人儿却无法启程。青草连接着千里的绿色,月光照亮了远方的故乡。在外奔波黄金耗尽,思乡之情伴随着白发滋生。男儿的志向遍布四方,不仅仅是为了功名利禄。
去完善
释义
《旅怀》郑梦周
注释:
1. 生平:指诗人的整个生活历程。
2. 南与北:这里泛指诗人曾经居住过的南方和北方地区。
3. 心事:这里指诗人的情感和思绪。
4. 蹉跎:指虚度光阴,时间白白流逝。
5. 故国:指诗人的故乡。
6. 海西岸:指靠近海边的西部地区。
7. 孤舟:形容孤独的小船。
8. 天一涯:指天地的尽头,这里用来形容远离家乡的遥远地方。
9. 梅窗:指装饰有梅花图案的窗户。
10. 春色:春天的景色。
11. 板屋:用木板搭建的房屋。
12. 雨声:下雨的声音。
13. 独坐:独自一人坐着。
14. 消长日:消磨漫长的一天。
15. 那堪:怎么忍受得了。
16. 水国:指水乡或沿海地区。
17. 春光:春天的景色。
18. 动:生动活泼。
19. 天涯: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20. 客未行:指诗人自己还未踏上归乡的旅程。
21. 草连千里绿:形容草原广阔无际,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
22. 月共故乡明:指月亮照耀着诗人的故乡和他现在所在的地方。
23. 游说:指四处奔波,寻求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
24. 黄金尽:形容花费了大量的金钱。
25. 白发生:指头发变白的迹象,表示年龄的增长。
26. 四方志:指立志走遍天下,见识广博。
27. 不独为功名:指出外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追求功名。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深沉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思念家乡之情。首联“生平南与北,心事转蹉跎”,表现了作者身处异地,心中充满愁绪。颔联“故国海西岸,孤舟天一涯”,展现了诗人遥望故国,思绪飘渺的情景。颈联“梅窗春色早,板屋雨声多”,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好景色以及春雨绵绵的声音,为诗人营造了浓厚的思乡氛围。尾联“独坐消长日,那堪苦忆家”,表达了诗人孤独度日,无法抑制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执着的思乡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旅怀》是元末明初诗人郑梦周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所感受到的孤独和惆怅之情。
创作时间:这首《旅怀》大约创作于明朝初期,公元1368年至1424年之间。这个时期正值元朝灭亡、明朝建立的历史转折期,社会动荡不安。
人生际遇:郑梦周早年曾参加元朝科举考试,但因故未能及第。后来他投身明朝军队,参与抗击元军,最终成为明朝的一位官员。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他的官职并未得到晋升,始终徘徊在地方官职上。这些人生经历使得他在旅途中更加感慨万分。
时代背景:在这个时期,明朝刚刚建立,国家正处于百废待兴的阶段。一方面,明朝统治者大力推行儒家文化,加强中央集权;另一方面,民间的社会矛盾仍然尖锐,战争带来的创伤尚未完全愈合。在这种背景下,郑梦周的诗作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国家的忧虑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