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
石上泉流泉上石,泉之寒冽石坚贞。
补天到海何须论,且慰往来行路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石头上有清泉流淌,清泉在石头之上流淌,泉水的寒冷和清澈反映出石头的坚硬和坚定的品质。并不需要考虑如何将补天的行为延伸到海洋,只需让路过的人感到安慰。
去完善
释义
1. 石上泉流:指泉水从石头上流淌下来。
2. 泉上石:指泉水上漂浮的石头。
3. 寒冽:寒冷,凉爽。
4. 坚贞:坚定,忠贞。
5. 补天:相传女娲用五色石熔化后填补天空的裂缝,这里用来比喻志向远大。
6. 海:泛指江河湖海等水域。
7. 何须论:不需要谈论,不必讨论。
8. 且慰:暂且安慰。
9. 往来行路人:来来往往的路人。
去完善
赏析
《石泉》是宋代诗人赵方的作品。这首诗通过对石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坚守信念、以乐观态度面对生活的情操。
首句“石上泉流泉上石”,形象地描绘出泉水在石头上流淌的美景,突出了泉水的灵动与石头的坚固。次句“泉之寒冽石坚贞”,通过泉水的寒冷和石头的坚硬,表达了作者在面对困境时坚守信念的品质。
第三句“补天到海何须论”,借用了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事业的关切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然而,作者并没有让这种忧虑占据主导地位,而是选择了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最后一句“且慰往来行路人”,揭示了诗的主旨,即抚慰过往行人,表达出作者希望用自己的品质去感染他人的意愿。这首诗通过描绘石泉这一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所持有的坚定信仰和乐观心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石泉》是南宋诗人赵方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即公元12-13世纪之间。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宋朝灭亡、元朝建立的过渡阶段,政治局势动荡不安。
在个人际遇方面,赵方作为南宋官员,见证了朝廷的腐败和衰败。他曾在朝为官,后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谪。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怀着忧国忧民的心情,写下了这首《石泉》。
在这首诗中,赵方通过对石泉的描绘,表达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他用泉水比喻国家,希望国家能够像泉水一样清澈、永不断流。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朝廷的失望和对人民的同情。在他的笔下,石泉成为了一个象征,寄托了他的家国情怀和忧国之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