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四明方伯起

标题包含
送四明方伯起
世事关分合,人情看短长。 君应愁富贵,人已畏文章。 竚立亲双鬓,追随客累觞。 未知归定否,吾亦爱吾乡。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傅良(1137年-1203年),字君举,号止斋,浙江温州瑞安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教育家,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陈傅良出身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年轻时曾师从郑伯熊、吕祖谦等著...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世间事物离不开分分合合, 人情的深浅也不时发生着变化。 你或许忧虑富贵的来临, 而人们却畏惧才华横溢带来的波折。 静静站立,两鬓已添霜, 旅行在异乡,宴请相伴,不停奔波。 还不确定是否能够回到故乡, 但我依旧深爱着我出生的地方。
去完善
释义
1. "世事关分合":这里"分合"指的是天下事物的离合变化,是诗人对国家局势的关注和忧虑的体现。 2. "人情看短长":这里的"短长"指人的道德行为和价值观念的高下之分,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于人性善恶的思考和判断。 3. "君应愁富贵":在这里"富贵"代表功名利禄,是世俗人们追求的目标,而诗人则认为这些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快乐和满足,因此才会说"愁"。 4. "人已畏文章":"文章"一词在此指代诗人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作品所可能引起社会反响的担忧和忧虑。 5. "竚立亲双鬓":"伫立"意为长时间站立不动,表示诗人深情守候;"亲双鬓"是诗人对亲人年迈的形象描述,表达了对亲人的关爱之情。 6. "追随客累觞":这里的"累觞"指的是一次次的饮酒聚会,表现出诗人与友人的深厚友谊。 7. "未知归定否":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和不确定的心情。 8. "吾亦爱吾乡":诗人通过这句表明他深爱自己的故乡,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变迁,故乡永远是诗人最眷恋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送四明方伯起》,是南宋诗人陈傅良写给友人方伯起的送别诗。全诗情感深厚,寓意深远。 首联“世事关分合,人情看短长”点明了当时的社会现象,强调世事的复杂和人情的冷暖。这两句诗告诫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要看清事物的本质,不被表面的假象所迷惑。 颔联“君应愁富贵,人已畏文章”表达出诗人对方伯起的担忧和期望。他希望方伯起在面对名利诱惑时能够保持清醒,不要被金钱蒙蔽了双眼;同时,他也期待方伯起能够在文学领域有所成就,因为这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东西。 颈联“竚立亲双鬓,追随客累觞”描述了诗人与方伯起分别时的场景。诗人伫立在原地,目送着友人的离去,心中充满了不舍;而方伯起则在旅途中不断迎来送往,疲惫不堪。这一联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不舍。 尾联“未知归定否,吾亦爱吾乡”表达了诗人对方伯起未来的关切。他想知道方伯起是否还能回到家乡,同时也表示自己热爱故乡的心情。这句话既是对友人的祝愿,也是对自己故乡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四明方伯起》是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陈傅良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58年(南宋绍兴二十八年),当时陈傅良正担任监察御史。 在陈傅良所处的时代,南宋正处于金国入侵后的战乱时期,国家积贫积弱,政治腐败严重。然而,在这个特殊时期,文人墨客们依然追求理想,为国家出谋划策。陈傅良就是其中之一,他历任监察御史、尚书吏部员外郎等职,对国家的治理有着深厚的关注。 在这首诗中,陈傅良表达了对友人方伯起的依依惜别之情。方伯起即将离开四明(今浙江宁波一带)前往北方任职,诗人担忧他在战火连天的岁月中遭遇不测,同时也期待他能为国尽忠,实现自己的抱负。这首诗歌颂了友人的忠诚品质和远大志向,同时也反映了陈傅良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