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明仲韵 其二
浩浩颠风尘四合,漫漫后土水平流。
无人举手披云雾,却放晴曦照九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浩荡的风尘弥漫四周,无边的土地水平流淌。
没有人举起手臂拨开云雾,却让阳光普照九州大地。
去完善
释义
"浩浩":广大的样子;
"颠风":顶风吹拂的意思;
"四合":指四面八方都布满;
"漫漫":形容广大的样子;
"后土":古代指大地;
"水平流":水往低处流的景象;
"举手":抬手;
"披云雾":拨开云雾的意思;
"晴曦":晴朗的阳光;
"九州":中国的别称。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浩浩颠风尘四合”起笔,描绘了漫天风沙、尘土飞扬的图景,展现了大自然的磅礴气势。接下来,“漫漫后土水平流”进一步拓展了视野,将地面的广阔平川与水平流淌的河流相结合,形成了一幅宽广无垠的画面。
然后,“无人举手披云雾”中的“无人”代表的是大自然的力量无法被人类掌控,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而“举手披云雾”则暗示着人们渴望拨开重重迷雾,寻求光明和希望。紧接着,“却放晴曦照九州”中“晴曦”一词传达了太阳驱散乌云、照亮大地的意境,凸显了希望就在眼前的意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次明仲韵 其二》,是由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赵鼎所创作的。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143年至1157年之间,这段时间正是赵鼎被贬谪至广东潮州、福建汀州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赵鼎屡遭政治打击,其内心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壮志未酬的遗憾。
在这个时代,北宋灭亡,南宋偏安江南,江山破碎,战乱频仍。此时金兵南下,国家形势危急,百姓生活困苦。面对这样的现实,赵鼎以他的忧国忧民之心,时刻关注国家局势,希望以自己的文韬武略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然而,由于他坚持抗金立场,触怒了主和派,导致他在政治斗争中屡屡受挫,最终被流放到偏远的南方地区。
在这首诗中,赵鼎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在政治斗争中的失落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虽身处逆境,却依然坚守信念,期待着有朝一日能重返朝廷,为国效力的心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