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胡主簿澄清轩
危壁敞新轩,西风满兰芷。
披襟豁万虑,举目照千里。
丈夫固有待,澄清不虚纪。
勾稽职虽贱,为仁决由己。
芳盛无良苗,源污无洁水。
愿推天下心,先从邑中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险峻的墙壁上新开了窗户,西风吹拂着兰花和芷草的香气。
敞开胸怀化解万种忧虑,举目四望可见千里之外的美景。
大丈夫应有担当,澄清世俗不虚度岁月。
虽然地位卑微,但为仁之心决定权在自己手中。
美好的东西需有优良的环境生长,水源混浊则无法产出洁净的水。
希望把天下人民的心联系起来,先从我的家乡开始。
去完善
释义
1. 危壁:高耸的墙壁。
2. 新轩:新的亭台楼阁。
3. 西风:秋风。
4. 兰芷:一种植物,此处指代美景。
5. 披襟:敞开衣襟,表示胸怀开阔。
6. 万虑:各种忧虑。
7. 千里:远处,指代远方的美景。
8. 丈夫:泛指成年男子,此处指有抱负的人。
9. 固有待:本就有期待。
10. 澄清:使事物清晰明了,此处指治理政务。
11. 不虚纪:不虚度光阴。
12. 勾稽:核查、梳理的意思,这里指从事记录、统计工作。
13. 职虽贱:职位虽然卑微。
14. 为仁决由己:实践仁爱之事,全靠自己决定。
15. 芳盛:盛开的花朵。
16. 良苗:好的禾苗。
17. 源污:水源受到污染。
18. 洁水:清洁的水源。
19. 愿推天下心:希望推行天下的美德。
20. 邑中:城市里。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题胡主簿澄清轩”,描述了诗人站在胡主簿新建的轩室之中,看到窗外的环境景象和自己的内心感受。诗的前两句“危壁敞新轩,西风满兰芷”描绘了一幅秋天的画面:高峻的墙壁映衬着新建成的轩室,西风吹拂着各种香草和幽兰。通过这两句,作者为读者构建了一个宁静而又空旷的空间,烘托出诗人追求澄明的心境。
接下来的四句则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自身的期许。其中“披襟豁万虑,举目照千里”形象地展示出诗人敞开衣襟、放眼千里的气魄,而“丈夫固有待,澄清不虚纪”则明确传达了诗人决心要有所作为的信念。从这句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自信满怀,认为自己的理想可以实现。
接下来“勾稽职虽贱,为仁决由己”是对自己职务的反思与自励。虽然担任勾稽之职卑微,但诗人在工作中坚持施行仁爱,他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都由自己的内心决定。这表明诗人并不以地位的尊卑来衡量工作的价值,而是强调职责与仁爱的统一。
紧接着的两句“芳盛无良苗,源污无洁水”,诗人通过自然界的现象,揭示了社会现实和人性本质。只有肥沃的土地才能培育出优质的花苗,同样只有清澈的水源才能孕育出洁净的水流。这传达了一种深刻的思想:环境与品质相互影响,人类社会的美好与繁荣源于个人修养和道德行为的积累。
最后两句“愿推天下心,先从邑中始”,表达了诗人胸怀天下的抱负和务实求真的精神。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从自己所处的小城开始,逐步影响到整个天下,使每个人都能拥有纯洁高尚的品质。这种思想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胡主簿澄清轩》是宋代诗人金君卿的作品,创作于南宋时期。
在创作这首诗时,金君卿是一位任职地方官吏的知识分子。他由于博学多才、清廉正直而受到士民敬重。这一时期,金君卿常常关注民间疾苦,希望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民众生活的关爱之情。
当时,南宋政权偏安江南,虽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但面对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难以解决根本问题。金君卿在任职期间,见证了这种社会现象,他主张改革政治,期望通过儒家精神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为此,他将个人理想寄托于诗歌之中,以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心。
与此同时,金君卿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崇尚文人墨客的时代。南宋朝廷重视文学教育和科举选拔,许多有识之士投身于文学事业,渴望通过自身的才华赢得朝廷的赏识。在这种氛围下,金君卿运用自己擅长的诗体——五言律诗,结合自己所处的具体环境,写下这首意境深远、富有哲理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