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光化士乞颂
古殿烧残不记年,冷光相射斗牛寒。
投机会有挥斤手,碧瓦朱甍翠插天。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古寺烧残已多年,清光照耀夜空寒。
投入修缮有巧匠,红砖绿瓦耸入天。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东阳光:即东南的阳光。
2. 化士:指弘法之士,传播佛法的僧人。
3. 乞颂:请求别人题诗赞扬自己。
4. 释慧远:东晋时期的高僧,世称“莲社三贤”之一。
5. 古殿:指寺庙的大殿。
6. 烧残:指寺庙大殿被烧毁的痕迹。
7. 不记年:无法计算出烧毁的时间,意指时间久远。
8. 冷光:指月光或星光。
9. 相射:相互映照。
10. 斗牛寒:指天空中斗牛二星在寒冷的环境中。
11. 投机:这里是“因缘际会”的意思。
12. 挥斤手:这里比喻能修庙宇的人。
13. 碧瓦:青绿色的琉璃瓦。
14. 朱甍:红色的屋顶。
15. 翠插天:形容新建的庙宇壮丽巍峨,仿佛直插云霄。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是释慧远所作的《东阳光化士乞颂》,描绘了一座破败的古庙中,僧侣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修复庙宇的景象。诗歌的开篇以“古殿烧残不记年”描绘了寺庙年久失修、破败不堪的场景,紧接着用“冷光相射斗牛寒”描述了在寒冷的夜晚,寺庙内的灯火照耀着夜空,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接下来的两句诗“投机会有挥斤手,碧瓦朱甍翠插天”则展示了僧侣们辛勤劳作的身影和修复庙宇的决心。“投机会有挥斤手”意味着在适当的时候,会有那些技艺高超的人来帮助修复庙宇;而“碧瓦朱甍翠插天”则描绘了庙宇修复后的壮丽景象,绿色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与蓝天相映成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东阳光化士乞颂》这首诗出自宋代高僧释慧远之手,创作于公元960年至1127年之间,即北宋时期。
释慧远在这一时期所经历的人生际遇与佛教思想密切相关。他早年出家为僧,拜著名禅宗大师五祖法演为师,在佛门中得到极高的声望。后来,他游历四方,广结善缘,结识了许多文人墨客和高僧大德,共同探讨佛学,致力于弘扬佛法。此外,他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救济贫困,传播佛教教义。
北宋时期,佛教在我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繁荣。皇帝大力扶持佛教,修建寺庙,布施僧众,使得佛教成为当时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儒家学派的思想也在这一时期得到复兴和发展,形成了著名的“宋明理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时代背景为释慧远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他的诗歌充满了哲理和智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