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答李滁州见寄

标题包含
答李滁州见寄
相逢遽叹别离牵,三见江臯惠草鲜。 白发俱生欢未再,沧州独往意何坚。 愁看郡内花将歇,忍过山中月屡圆。 终日望君休汝骑,愧无堪报起予篇。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独孤及(725年-777年),字至之,唐朝时期文人,祖籍河南洛阳。他的生平事迹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早年生活:独孤及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其擅长...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再次相遇,却又立刻面临离别,感叹时光荏苒;已见过三次面,时间如同江边的惠草,新鲜而有活力。两鬓斑白,但欢乐的时光不再重现,独自前往沧州的日子越来越坚定。心中忧愁地看着郡内的花儿即将凋谢,却无法挽留;度过无数个山间月圆之夜,心中的思念却越发浓烈。整日里盼望你停下脚步,与我共度时光,可惜我无法回报你的深情厚谊,只能在此抒发内心的感受。
去完善
释义
1. 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 2. 江臯:江边的高地。这里指滁州地区。 3. 惠草:香草名,这里借指美好景色。 4. 沧州:水边的城市,这里也指滁州。 5. 愁看:担心看到。 6. 汝骑:你的坐骑,这里指你来访时骑马而来。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首联写与李滁州三次相见分别在江边草地,感叹离别匆匆。颔联以“白发俱生”和“沧州独往”两个画面,表达出作者老来孤独的心境以及他对友情的珍视。颈联描绘出作者在滁州看见的花谢月圆的景色,以及他心中的惆怅之情。尾联则是作者期待再次见到李滁州的心情以及对没有好好报答对方的愧疚。整体来看,此诗情感丰富,情景交融,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答李滁州见寄》是唐代诗人独孤及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末年(755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家乡思念之情。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独孤及正身处远离家乡的洛阳,担任翰林院编修一职。由于唐朝实行严格的门第制度,独孤及虽然出身名门,但在官场上却备受排挤,始终未能得到重用。这种怀才不遇的心境使他对家乡和友情的渴望愈发强烈。 当时,唐朝正处于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政治腐败、宦官专权、边患不断等问题困扰着国家。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独孤及以诗歌抒发自己的忧虑和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心声。 这首诗以答赠的形式,通过描绘友人的寄诗、作者的思乡之情以及两地的风光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家乡思念之情。诗人以诚挚的情感、深沉的思考和优美的诗句,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友情画卷。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