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掌铭
阴阳开阖,元气变化,泄为百川,凝为崇山,山川之作,与天地并,疑有真宰而未知尸其功者。有若巨灵赑屃,攘臂其间,左排首阳,右拓太华,绝地轴使中裂,坼山脊为两道,然后导河而东,俾无有害,留此巨迹于峰之巅。后代揭厉于玄踪者,聆其风而骇之,或谓诙诡不经,存而不议。
及以为学者拘其一域,则惑于余方。曾不知创宇宙,作万象,月而日之,星而辰之,使轮转环绕,箭驰风疾,可骇于俗有甚于此者。徒观其阴骘无眹,未尝骇焉。而巨灵特以有迹骇世,世果惑矣。天地有官,阴阳有藏,锻炼六气,作为万形。形有不遂其性,气有不达于物,则造物者取元精之和,合而散之,财而成之,如埏埴炉锤之为瓶为缶,为钩为棘,规者矩者,大者细者,然则黄河、华岳之在六合,犹陶冶之有瓶缶钩棘也。巨灵之作于自然,盖万化之一工也。天机冥动而圣功启,元精密感而外物应。故有无迹之迹,介于石焉。可以见神行无方,妙用不测。彼管窥者乃循迹而求之,揣其所至于巨细之境,则道斯远矣。
夫以手执大象,力持化权,指挥太极,蹴蹋颢气,立乎无间,行乎无穷,则捩长河如措杯,擘太华若破块,不足骇也。世人方以禹凿龙门以导西河为神奇,可不为大哀乎?峨峨灵掌,仙指如画,隐辚磅礴,上挥太清。远而视之,如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开阖:开合,开关。
2. 元气:指构成宇宙的物质基础。
3. 百川:所有的河流。
4. 崇山:高大的山峰。
5. 真宰:指创造世界的神灵。
6. 赑屃:巨大有力的样子。
7. 攘臂:扬起胳膊,形容用力。
8. 首阳:即首阳山,位于今中国河南省洛阳市境内。
9. 太华:即华山,位于今中国陕西省华阴市境内。
10. 中裂:从中分开。
11. 峰之巅:山峰的顶部。
12. 揭厉:向上攀登。
13. 玄踪:深远难测的痕迹。
14. 诙诡:离奇古怪。
15. 不经:不合常理。
16. 拘:局限。
17. 一域:一个领域。
18. 创宇宙:创造世界。
19. 作万象:生成万物。
20. 月而日之:指月亮和太阳的运行规律。
21. 星而辰之:指星辰的运行规律。
22. 轮转环绕:指车轮和旋转运行的事物。
23. 箭驰风疾:指射箭和快速的风。
24. 阴骘:阴德,指做的好事。
25. 无眹:没有迹象。
26. 万化:万事万物的变化。
27. 工:技能,技巧。
28. 天机:大自然的奥秘。
29. 圣功:神圣的力量。
30. 元精:指最精纯的物质。
31. 和:调和。
32. 散之:分散开来。
33. 财:通“裁”,安排,处置。
34. 而:相当于“如”。
35. 埏埴:制陶。
36. 炉锤:炼铁工具。
37. 瓶缶钩棘:各种器物。
38. 规者矩者:指圆形和方形。
39. 大者细者:指大小不同的物体。
40. 黄河、华岳:分别指黄河和华山。
41. 六合:指天地四方。
42. 陶冶:制作陶器的过程。
43. 手执大象:比喻掌握事物的根本。
44. 力持化权:掌握事物变化的权力。
45. 指挥太极:控制事物的阴阳变化。
46. 蹴蹋颢气:形容跨越广大的空间。
47. 无间:没有间隙,指无处不在。
48. 西河:指黄河。
49. 峨峨:高大貌。
50. 灵掌:指巨灵的手掌。
51. 仙指如画:形容手指像画一样美丽。
52. 隐辚磅礴:形容气势宏大。
53. 太清:天空。
54. 去:距离。
55. 不来:表示不断往来。
56. 至神:最神秘的存在。
57. 兴:兴起。
58. 有八载:指一百三十八年。
59. 尉:古代地方官职。
60. 华阴:今中国陕西省华阴市。
61. 纪糚:刻石立碑以记述事迹。
62. 之罘:古代的摩崖石刻。
63. 颂:赞颂。
64. 峄山:位于今中国山东省邹城市境内。
65. 铭:刻文纪念。
66. 燕然:指燕然山,位于今蒙古国境内。
67. 阙文:指遗漏的文字。
68. 知言:有见识的人。
69. 斐然:有文采的样子。
70. 志:刻石。
71. 高山:指华山。
72. 设险西方:设置险阻在西方。
73. 至精:最精纯的部分。
74. 川壅:河道堵塞。
75. 巨灵:神话中的巨人。
76. 经启:经过开启。
77. 地脉:地下水流。
78. 乃眷:于是关注。
79. 顾:回头看。
80. 高掌:高举手掌。
81. 远跖:向远处踩踏。
82. 砉如:形容迅速的声音。
83. 騞若:形容破裂的声音。
84. 川开:河道开通。
85. 天动地坼:天空震动大地开裂。
86. 黄河太华:分别指黄河和华山。
87. 迹挂石壁:脚印挂在石壁上。
88. 神返虚极:指神灵回归虚空。
89. 希夷杳冥:形容非常遥远的地方。
90. 道本不生:指道从虚无中来。
91. 化亦无形:指变化也没有具体的形状。
92. 何言哉:用反问的方式表达无话可说。
93. 以宁:用来安宁。
94. 断鳌补天:指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
95. 世未睹焉:世上的人们还没看到过。
96. 夸父愚公:分别指夸父追日和愚公移山的神话故事。
97. 莫知其踪:不知道他们的踪迹。
98. 屹彼灵掌:形容巨灵的手掌屹立在那里。
99. 巃嵷:形容山势险峻。
100. 介二大都:处在两个大城市之间。
101. 亭亭高耸:形容高耸的样子。
102. 霞赩烟喷:形容烟气蒸腾的景象。
103. 云抱花捧:形容云雾簇拥的景象。
104. 百神依凭:指众神都依靠这座山。
105. 万峰朝拱:指周围的群山都朝向它。
106. 阅群动:观察众物的动态。
107. 下视众山:俯视其他群山。
108. 蜉蝣蠛蠓:比喻非常渺小的事物。
109. 世未睹焉:指世人未曾见过的景象。
110. 永揖遗烈:永远尊敬和学习前辈的事迹。
111. 揭之在前:指揭示出巨灵的足迹。
112. 三川有竭:指三条河流会有干涸的时候。
113. 此掌不灭:但巨灵的足迹永远不会消失。
去完善
赏析
《仙掌铭》是一篇描绘华夏神话传说,赞美自然景观,并对自然现象进行哲学探讨的优美散文。作者独孤及运用宏大的构思和富有哲理的语言,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壮丽的山河画卷,并通过诗意的描述,引导读者思考自然与人类的奥秘。
文章首先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巨灵神开辟山川的壮丽景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神秘的世界之中。随后,作者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巨灵神的巨大痕迹为什么会让人们感到惊奇?难道创生万物的造物主的力量不如巨灵神吗?通过这个提问,独孤及提醒我们要以更开阔的视角看待自然界的奇迹,并将这些奇迹视为造物主的智慧和力量的体现。
紧接着,文章进一步探讨了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作者认为,尽管人类往往因为自己的局限性而对自然界的现象产生困惑,但实际上,自然界的种种变化远比人们所看到的更为壮观和奇妙。在这里,独孤及强调了人应与自然和谐共处,并以一种谦逊的态度去理解和尊重自然。
最后,文章通过对巨灵神开辟山川的过程和结果的描述,以及对相关神话传说的引用,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独孤及通过对自己所处时代的现实观察,揭示了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可能带来的后果,并呼吁人们要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总的来说,《仙掌铭》不仅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更是一篇充满哲理的环保宣言。它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唤起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尊重,使我们更加珍惜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仙掌铭》是唐代文学家独孤及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在这一年代里,唐朝正处于盛世的巅峰,然而社会矛盾逐渐加剧,为后来的安史之乱埋下了伏笔。
独孤及身处这个时代,作为士人阶层的一员,他有着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他曾担任过多个地方官员,致力于改善民生、推行儒家文化。在这首诗中,他以仙掌为题,表达了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不满。他认为,只有通过修身养性、追求真理,才能实现个人的精神超越和道德升华。
在这个时期,唐代文学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诗歌、散文、小说等各类文学作品竞相发展。其中,五言律诗以其严谨的结构、丰富的内涵和优美的音韵,成为唐代诗坛的主流形式。独孤及的这首《仙掌铭》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展示了作者的人生哲学和时代精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