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虢州王录事之任
谓子文章达,当年羽翼高。一经俄白首,三命尚青袍。
未遇须藏器,安卑莫告劳。盘根倘相值,试用发硎刀。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谓子:指送别的对象王录事,是古人对对方的尊称。
2. 文章达:意指文学才能突出且通达情理。
3. 羽翼:喻指学问深厚,能助自己成长的人。这里指与王录事一起的友人或同学。
4. 一经俄白首:经过一段时间,突然发现自己已白头,感叹时间流逝。
5. 三命尚青袍:虽然官职多次升迁,但还穿着青色朝服,意味着地位不高。
6. 未遇:没有遇到施展才华的机会。
7. 藏器:将自己的才能隐藏起来,等待时机。
8. 安卑:在低微的地位中安心任职,不抱怨。
9. 盘根:关系复杂的官场生活。
10. 倘:假如,表示可能性。
11. 相值:相互认识,这里指遇到知音。
12. 试用发硎刀:勉励对方遇到合适机会时要展现自己的才能。发硎刀即磨光的刀子,比喻新磨炼出的才能。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独孤及写给朋友王录事的临别赠言。诗中表达了对朋友的期许和勉励,同时传递了诗人自己的人生哲理。
首先,“谓子文章达,当年羽翼高”这两句表达了对朋友的赞誉,称颂他的文采出众,当年便已崭露头角。这里以“羽翼”比喻朋友年轻时的才华与成就,形象生动。
接着,“一经俄白首,三命尚青袍”两句则表达了对朋友命运不公的同情。朋友虽然才学出众,但屡次被任命为低级官员,未能得到应有的待遇。这两句描绘出朋友虽有才干,却怀才不遇的境地,颇具同情之心。
随后,“未遇须藏器,安卑莫告劳”则是诗人给朋友的劝诫:未遇明主时,要韬光养晦,把自己的才能收敛起来;即使身处卑微地位,也不要抱怨辛劳,保持谦逊的心态。这既是诗人对朋友的勉励,也是诗人自己的人生智慧。
最后,“盘根倘相值,试用发硎刀”则是对朋友的期许:如果他日有缘再会,希望能一起为国家发挥各自的长处,像刚刚磨过的刀刃一样锐利地为国家效力。这是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独孤及在公元748年创作的五言诗。此时正值唐玄宗天宝七载,大唐盛世的鼎盛时期。
在这一年里,独孤及经历了许多人生起伏。他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被任命为长安县尉。然而,由于他的正直性格和直言不讳,他在这个职位上并不得意,时常受到上司的排挤。这使得他对官场的腐败现象产生了强烈的反感,也对当时的政治环境产生了深深的忧虑。
此外,这一时期唐朝的社会经济状况也相对稳定。随着农业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艺术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逐渐加大,社会矛盾日益凸显。这使独孤及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了担忧。
在这种背景下,独孤及创作了这首《送虢州王录事之任》。通过送别友人,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和对时代的忧虑。诗歌通过对友人的叮嘱,表达了对友人在新的职位上能够保持廉洁、为民谋福祉的期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