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将赴京答李纾赠别

标题包含
将赴京答李纾赠别
胶漆常投分,荆蛮各倦游。帝乡今独往,沟水便分流。 甘作远行客,深惭不系舟。思君带将缓,岂直日三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独孤及(725年-777年),字至之,唐朝时期文人,祖籍河南洛阳。他的生平事迹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早年生活:独孤及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其擅长...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我们的友谊如同胶漆般紧密相投,如今各自在江南疲倦地游历。我要独自去那遥远的地方,就像沟水自然分流一样。我甘愿做一个远方的过客,深深地为自己的不系之舟感到惭愧。思念之情像腰带一样缓缓袭来,怎会只有短暂的三年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独孤及:唐朝时期的一位文人。 2. 将赴京:即将去京城。这里指的是唐朝的首都长安。 3. 李纾:唐朝时期的一位文人,与独孤及是朋友。 4. 胶漆:比喻友谊牢固。这里用胶漆来形容两人之间的深厚友情。 5. 常投分:经常在一起共度时光。投分,指志趣相投的朋友。 6. 荆蛮: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这里泛指远离京城的地区。 7. 帝乡:京城,这里指的是唐朝的首都长安。 8. 沟水:指长江支流汉江。这里是说分别之后,各自沿着不同的路线前进。 9. 甘作远行客:愿意成为远行的旅人。 10. 深惭:深感惭愧。 11. 不系舟:指漂泊不定的生活。这里用来形容自己的处境。 12. 思君:想念你,这里指李纾。 13. 带将缓:带将,意思是将要离去。缓,缓慢。 14. 岂直:岂止。 15. 日三秋:每天都在思念中度过三秋的时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感慨与留恋。首联通过比喻二人关系的紧密,表现了诗人与朋友间的深厚情谊;颔联则通过描述诗人即将离别的情景,传达出离别的不舍之情;颈联则是诗人的自嘲和无奈,揭示了旅途中难免的孤独和疏离;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于未来重逢的期待。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将赴京答李纾赠别》是唐代诗人独孤及的作品。它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年)。 在这个时期,唐朝国势强盛,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然而,诗人独孤及生活在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时代,他在京城长安度过了半生,亲眼目睹了宫廷的腐败和社会的动荡。这使得他深刻体会到人间的悲欢离合,对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这一时期,诗人独孤及与友人李纾相识相知。李纾是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的友谊在诗歌中得到体现。在这首《将赴京答李纾赠别》中,独孤及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即将分别的不舍之情。他还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变化,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