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双桱

标题包含
双桱
古杉翠桱几千章,势压穹岩九暑凉。 匠石它年选隆栋,万牛回首立明堂。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洪(1920年-2007年),原名李洪烈,字子云,号青莲居士,四川乐山人。他是中国著名的书法家、诗人、学者,被誉为“当代草圣”。 李洪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的父亲李熙垣是清朝举...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古老的杉树和高大的石柱有数千之数,它们的气势压过了穹岩,使人们在炎炎夏日中感受到了凉爽。工匠们在将来的某一天会选择这些优良的木材,以它们建造宏伟的殿堂,让无数头牛为之驻足瞩目。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古杉:古老的杉树,此处形容树木的沧桑。 2. 翠桱:绿色的石柱,此处借指树林中高耸的树干。 3. 几千章:数千棵大树,章本指树的单位,此处代指树木。 4. 穹岩:高高的山岩,此处形容树木生长的环境。 5. 九暑凉:炎热夏季中的清凉之处,这里比喻在古杉树下乘凉的好处。 6. 匠石:古代木匠的别称。 7. 它年:以后某一年。 8. 选隆栋:挑选优质的大木材。 9. 万牛:众多的牛群,这里用来形象地描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搬运这些大木材。 10. 回首:回头看,这里是形容牛的专注。 11. 立明堂:建宫殿的意思,这里的明堂指的是古代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双桱》这首诗描绘了古杉和石桱的美丽景象。诗人通过使用“几千章”、“压穹岩”等词语,形象地展现了树木的雄伟壮观。同时,诗中提及的“九暑凉”则表达了自然界中宁静舒适的氛围,突显出树荫下的凉爽与宁静。接下来,诗人通过想象匠石选择木料作为大厦栋梁的场景,进一步强调了古杉翠桱的巨大价值和品质。最后,诗人以“万牛回首立明堂”的形象比喻收尾,生动地展示了古杉翠桱作为建筑材料时的威严与壮丽。全诗通过对古杉翠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景色的欣赏以及对于建筑和营造技艺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双桱》是明朝诗人李洪的一首描绘秋景的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在明朝时期,科举制度已经相当完善,文人墨客纷纷投身科考,以求功成名就。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李洪作为一名文人,也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希望通过自己的才学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然而,他在科考之路上屡遭挫折,未能如愿以偿。这种人生际遇使他对自然界的美好景象产生了更深的感悟,也激发了他对人生的思考。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李洪创作了《双桱》这首诗。他以双桱这一自然景观为主题,通过对秋天景色和树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在面临人生困境时的坚韧品质和乐观态度。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明朝时期文人墨客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