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鏖兵
西北楼船烈焰中,周瑜于此破曹公。
孙郎不是刘豚犬,百万兵消一阵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赤壁鏖兵:指三国时期,东吴与曹操之间的赤壁之战。赤壁在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
2. 烈焰:猛烈的大火。这里指火攻战船的火光。
3. 周瑜: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曾为东吴的大都督,指挥赤壁之战大败曹操。
4. 曹公:即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是贬义称呼,相当于“阿瞒”。
5. 孙郎:孙权,字仲谋,是周瑜的顶头上司,在赤壁之战中,采纳了周瑜的火攻计策,大破曹操。
6. 刘豚犬:刘备,字玄德,蜀汉的开国皇帝,在古人看来,刘备与孙权是两个雄主,都有统一天下的志向和能力。
7. 百万兵消一阵风:形容赤壁之战的快速、胜利和战争的残酷。
去完善
赏析
《赤壁鏖兵》这首诗描绘了三国时期著名的赤壁之战,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战争的画面和结果。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将战场的紧张气氛与轻松的获胜结局形成鲜明的对照。“西北楼船烈焰中”形象地描述了曹操军队的火攻战术,凸显出战斗的激烈程度。而紧接着的“周瑜于此破曹公”则宣告了孙刘联军的胜利,展示了周瑜的智勇双全。
接着,诗人在第二句里借用了孙权的历史评价,质疑了刘备的能力,暗示这场战役的胜利主要归功于周瑜而非刘备。这一笔深化了诗歌的主题,使得整首诗不仅是对赤壁之战的客观描述,更是对其历史意义的深入探讨。结尾的“百万兵消一阵风”生动地表现了一战定乾坤的结果,强调赤壁之战的重大影响。
总的来说,《赤壁鏖兵》是诗人以高超的艺术手法为读者重现的一段历史场景,全诗节奏紧凑,语言精炼,寓意深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赤壁鏖兵》是明代诗人金朋说的作品,创作于明朝成化年间(公元1465年-1487年)。金朋说(生卒年不详)是明朝的一位文人,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和历史事件。
在明朝成化年间,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然而,在这一时期,明朝社会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宦官专权、科举腐败等。金朋说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创作诗歌表达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看法和对现实社会的关注。
《赤壁鏖兵》这首诗描述了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历史事件。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与孙刘联军在赤壁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水战。金朋说通过描绘这场战争,表达了对英雄豪杰的敬仰和对历史的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