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冉冉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纵使相隔千里,我们依然共享这一轮明月,微风轻拂,送来兰草与杜鹃的清香,仿佛将彼此的心意传递。

去完善
释义
兰杜:兰花和杜鹃花,象征高洁与美好。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月”为核心意象,从眼前的景致写起,逐渐延伸至对友人的思念与对人生哲理的思索。开篇通过“高卧”“开帷”等动作,描绘出一种闲适自在的情境,同时引出月色之美。中间部分借月光的流转,抒发了对时光变迁的感慨,既写出自然的永恒,又暗含人事的无常。随后笔锋一转,将情感投射到远方的友人身上,“美人清江畔”一句尤为动人,将对方的形象与清冷的江景融为一体,增添了一种孤寂的美感。结尾处则用“微风吹兰杜”收束全诗,以细腻的嗅觉描写营造出悠远的意境,余韵袅袅,令人回味无穷。整首诗语言清新雅致,情感真挚深沉,展现了王昌龄诗歌特有的空灵之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是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所著的一首诗。这首诗创作于天宝三年(744年),当时王昌龄担任江宁县丞一职。在他的任职期间,他因自己的才华和才情受到了不少赞誉,但也因此遭遇了不少的困扰,更因此产生了一段深刻的友谊。
在这个时期,由于受到朝政的影响,许多官员都被贬谪至外地,其中包括了王昌龄的好友崔颢。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王昌龄怀着对朋友的思念和对朝廷的不满,写下了这首诗。在这首诗中,他以赏月为契机,借以表达对好友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时代的无奈与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