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伯贤挽诗
月记乡评好,年推辈行尊。
巨山曾入梦,楚些莫招魂。
太息驰驹隙,浑疑隠鹿门。
他时耆旧传,知有姓名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每个月都要记录下家乡的美丽景致,每一年都会推崇我在同辈中的德行地位。我曾梦见过壮丽的山川,但对楚国的事情并不关心。岁月匆匆流逝,我仿佛隐居于世外桃源。将来,当我已成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希望人们会知道我的名字并永远铭记在心。
去完善
释义
1. 月记乡评好:月记,指长久的时间。乡评,即乡里的评价。此句意为在长久的时间里,他在乡里的口碑一直很好。
2. 年推辈行尊:年龄上,他被认为是同辈中较年长的。
3. 巨山曾入梦:巨山,指张良,西汉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此句意为诗人以张良自比。
4. 楚些莫招魂:楚些,《楚辞·招魂》的省称。招魂,古代的一种丧葬仪式。此句意为不要为他举行这种仪式。
5. 太息驰驹隙:太息,深深地叹息。驰驹隙,指时间流逝得很快。
6. 浑疑隐鹿门:鹿门,代指归隐之地。此句意为诗人似乎已经隐居了。
7. 他时耆旧传:他时,将来的日子。耆旧,指年老而德高望重的人。此句意为将来的人们会记住他的名字。
去完善
赏析
《杨伯贤挽诗》是一首悼念友人、表达对逝者敬仰和惋惜之情的诗作。诗人通过描述友人在乡里的声望、尊敬长辈的品质,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逝者的深深怀念。同时,诗人也感叹时光的流逝,仿佛在表达“人生如梦”的感慨。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感情和对生命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杨伯贤挽诗》是南宋诗人虞俦创作的一首悼念友人杨伯贤的诗作。此诗创作于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即南宋晚期。这一时期,正值宋朝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外患频仍的历史阶段。
在这一特殊时期,虞俦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知识分子,他与杨伯贤等人共同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政治改革。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努力并未能改变当时的政治局势。这使得虞俦在哀挽杨伯贤时,对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难料产生了深深的感慨。
诗歌中,虞俦通过对杨伯贤生前的美好回忆和对死亡的无奈接受,表达了对自己和友人们壮志未酬的遗憾。同时,他也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哀叹,以及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这首挽诗充分展示了虞俦在动荡时代中的深刻思考和家国情怀。
去完善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