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宋秀才
东风欲归不可挽,门前芳草青青远。
倚松卧病不能行,肩舆出门还复懒。
先生家住岷峨下,当年神授神仙卦。
死生祸福如眼前,从来卿相争称借。
倚松卧病正无脚,袖出神方色闲暇。
我知公意事仁义,不学世人事财利。
无尽先生如古人,一见先生爱其真。
几年门下真子弟,付之万事未尝计。
或云公可为身谋,先生一笑公何醉。
倚松老矣世共怜,公独何心德如天。
从今藜杖傥能扶,山长水远公能从我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风归来已无法挽留,门前青草地延伸到远方。
依靠松树卧病行走不得,乘轿出门也感到疲倦无力。
先生在岷峨山下居住,早年得到神仙赐卦。
生死福祸仿佛就在眼前,人们一直争相传借。
依靠松树卧病无法行走,衣袖里掏出神方表情悠闲。
我知道您内心追求仁义,不学习世人追逐财富利益。
无尽的先生就像古人一般,见到先生就喜欢他的真实。
在您门下做学生已经好几年了,把一切事情都抛到脑后。
有人说您可以为自己着想,您微笑回应那人是多么无知。
依靠松树的老人世间皆爱怜,您却为何心思如此高洁如同天空。
从今日起若能搀扶着藜杖前行,无论山水遥远您定能伴我左右。
去完善
释义
1. 东风:春风。
2. 芳草:春天的花草。
3. 青青:形容草木茂盛。
4. 倚松:指靠近松树休息。
5. 肩舆:轿子。
6. 岷峨:四川的岷山和峨眉山。
7. 神授:神秘传授。
8. 神仙卦:代表长寿吉祥的卦象。
9. 死生祸福:生死灾祸。
10. 称借:认为很对。
11. 无脚:无法行走。
12. 神方:神奇的药方。
13. 仁义:仁爱正义。
14. 财利:金钱利益。
15. 无尽先生:代指宋秀才。
16. 爱其真:欣赏他的纯真品质。
17. 子弟:学生。
18. 未尝计:不计较。
19. 为身谋:为自己谋划。
20. 一笑:认为这是笑话。
21. 醉:陶醉。
22. 倚松:指依靠自己。
23. 世共怜:世人共同怜悯。
24. 何心:何意。
25. 德如天:品德高尚如同天一般。
26. 傥能扶:倘若能够扶持。
27. 山长水远:表示距离遥远。
去完善
赏析
饶节的这首《送宋秀才》,以生动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全诗分为四联,结构紧密,主题突出,艺术技巧娴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
首联“东风欲归不可挽,门前芳草青青远”,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也为接下来的抒情铺垫了基调。“倚松卧病不能行,肩舆出门还复懒”则表达了诗人自己的身体状况不佳,无法亲自去送朋友,表达了诗人的无奈和伤感。
颔联“先生家住岷峨下,当年神授神仙卦”是对友人住所及才能的赞美。岷峨为四川名山,此处作为友人的故乡,更显其才华横溢、品格高洁。接着,“死生祸福如眼前,从来卿相争称借”,表明朋友看透了生死祸福,坦然面对人生的起起落落,凸显了其豁达的人生态度。
颈联“倚松卧病正无脚,袖出神方色闲暇”,诗人再次提及自己的病情,却并未过多哀叹,反而在友人面前表现出从容的心态。这与友人的人生态度形成了呼应,也展现了诗人坚韧的品质。接下来,“我知公意事仁义,不学世人事财利”,诗人认为友人以仁义为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是对朋友的崇高敬意和充分肯定。
尾联“无尽先生如古人,一见先生爱其真。几年门下真子弟,付之万事未尝计。或云公可为身谋,先生一笑公何醉”,诗人用“无尽先生”来赞美友人,表达了对其人品的高度认可。“公一笑”更是突出了友人超然物外的品质。最后,“倚松老矣世共怜,公独何心德如天。从今藜杖傥能扶,山长水远公能从我无”,诗人借用“倚松老矣”的典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感情和敬仰之情。同时,诗人也希望未来能在山水间与友人共度时光,表达了双方情谊的坚定和永恒。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宋秀才》是北宋诗人饶节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50年左右,正值北宋时期,社会相对安定,经济发展繁荣。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饶节正处于他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他在年少时即已显露出文学才华,但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直至中年才在著名学者欧阳修的推荐下步入仕途。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多次被贬谪,晚年更因直言不讳而遭排挤。因此,饶节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自己命运的感慨。
在北宋时期,科举考试制度已经相当完善,许多文人墨客通过科举进入仕途,但同时也有一部分士人因为各种原因无法通过科举获得成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饶节这类士人的生活和心态成为了当时社会的缩影。他们渴望建功立业,但又对自己的命运充满无奈。这种矛盾的心情在《送宋秀才》一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