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标题包含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 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羹? 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唐朝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的诗歌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誉为“诗史”。 杜甫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祖父和父亲都曾担任过官职。他自幼学习儒家...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不愿再去谈论那些官场上的荣华富贵,只愿沉浸在这片宛如大海般辽阔悠远的情感之中。
去完善
释义
簪笏:古代官员使用的饰物及手持板,代指仕途功名;沧海情:广阔无垠的大海般的情怀。
去完善
赏析
整首诗通过细腻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杜甫与李白之间深厚的友谊,以及他们共同追求的理想生活。开篇赞美李白才华横溢,并将他比作历史上著名的诗人阴铿,奠定了全诗崇高的基调。接下来描述两人亲密无间的相处情景,“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这些细节刻画出一种超越世俗羁绊的纯粹关系。随后笔锋转向探访隐士的过程,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进一步烘托出宁静致远的心境。最后部分则直接抒发胸臆,表明自己对于功名利禄毫无兴趣,而更渴望拥有一份自由自在、恬淡闲适的人生状态。总体而言,这首作品不仅体现了作者个人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士大夫普遍存在的避世倾向。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正值杜甫与李白相交甚笃之时。当时杜甫尚未步入仕途的坎坷阶段,而李白也因离开长安游历四方,两人在齐鲁一带相遇,结伴同游,情谊深厚如同手足。他们共同寻访隐士范十居所,彼此心性契合,纵情山水之间,暂忘尘世烦忧。这首诗便是对这段交游经历的真实记录,流露出诗人对友情、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含着对未来命运多舛的淡淡预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