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桃源忆故人

标题包含
桃源忆故人
拍堤芳草随人去。 洞口山无重数。 翦朝露成树。 争晚渔翁住。 今人忍听秦人语。 只有花无今古。 欲饮仙家寿醑。 记取桥边路。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拍打着堤岸的芳草伴随着离去的人们。 洞口的山峦层层叠叠无法计数。 在清晨的露水中剪下花儿成为树。 傍晚时分,渔民争相抢住。 如今的人们已不再习惯秦人的言语。 唯有花朵不分古今始终盛开。 想要品尝仙家的长寿美酒。 请记得那桥边的道路。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何澹:南宋词人,具体生卒年不详。 2. 拍堤芳草随人去:拍堤,指湖边的岸堤;芳草,指春天里的各种花草。随人去,指随着人流离去。 3. 洞口山无重数:洞口,指的是桃花源的入口;山无重数,形容山脉连绵不断。 4. 翦朝露成树:翦,同“剪”;朝露,清晨的露水;成树,指成为树干或树枝。 5. 争晚渔翁住:争晚,争取晚上;渔翁,打鱼的老人。 6. 今人忍听秦人语:今人,指现代人;忍听,不忍心听;秦人语,指桃花源中秦人的语言。 7. 只有花无今古:只有,只有这些;花无今古,指花儿从古至今都没有变化。 8. 欲饮仙家寿醑:欲饮,想要喝酒;仙家,指神仙;寿醑,长寿的美酒。 9. 记取桥边路:记取,记住;桥边路,指通往桃花源的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桃花源的美景与生机,表达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永恒的求索。“拍堤芳草随人去”,此句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传达了时光流转、人事沧桑的感慨。接下来的“洞口山无重数”和“翦朝露成树”则进一步渲染出桃花源的神秘氛围,给人以无尽的遐想空间。而“争晚渔翁住”一句则以渔民作为生活的象征,表现了人们在桃花源内追求宁静和谐的生活景象。下片以“今人忍听秦人语”展开对比,揭示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凸显出桃花源的美好理想。紧接着的“只有花无今古”则是诗人对时间永恒、生命轮回的思考。最后两句“欲饮仙家寿醑,记取桥边路”,表达了诗人想要找到通往桃花源的道路,实现永恒美好生活的愿望。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诗人的哲理思考和美好憧憬。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桃源忆故人》是宋代词人何澹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公元960-1279年间的宋朝时期。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诗人何澹在这首词中表达了他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忧虑。 当时,诗人何澹正处于人生低谷期,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加上家庭琐事和个人感情的困扰,使得他倍感压力。因此,他将心中的情感寄托于诗词之中,通过描绘想象中的世外桃源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此外,这首词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道德观念以及人们的精神追求。诗中的“溪桥归路”、“茅屋人家”等词汇展现了当时农村的风光和生活场景,而“燕舞莺歌”则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总之,这首词充分展示了诗人何澹在面对困境时,依然保持乐观的心态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