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栖云中伏

标题包含
栖云中伏
炎官驱我入山椒,日日松声似海潮。 四月黄梅无不雨,却来三伏洗炎歊。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烈日下我被驱使进入山中,每天耳边都是如海浪般轰鸣的松涛。 四月的梅雨季常常阴雨连绵,而今盛夏时节却带来久违的清凉。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栖云:喻指隐逸之地。 2. 中伏:二十四节气中的“三伏天”之一。 3. 炎官: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火神。这里代指炎热的天气。 4. 山椒:山顶或山巅。 5. 四月黄梅无不雨:黄梅季节下雨较多。黄梅,农历四五月间,江南梅子黄熟时,此时阴雨连绵。 6. 三伏: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 7. 炎歊:炎热。
去完善
赏析
《栖云行吟》何澹 炎炎烈日驱我进入山间,每日松涛阵阵如海浪般激荡人心。在四月的梅雨季里,雨水不断;三伏天来临,气温颇高,却能用清凉的雨水洗去燥热,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神奇与美好。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栖云中伏》是何澹在南宋时期创作的一首描绘边疆风情的诗。 首先,我们来看创作时间。这是南宋时期的作品,公元1127年宋徽宗禅位赵构后,北宋灭亡,南方建立了南宋朝廷。当时的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由于战乱影响,南宋和金国的交流受到限制,但仍有一定程度上的文化交流。 然后,我们来看看何澹的人生际遇。他是南宋的一位官员,经历过边关的风风雨雨,对边疆的百姓生活有着深入的了解。他的诗歌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边疆地区人民的生活情景,以及他们勤劳、勇敢的精神风貌。 最后,我们来了解这个时期的背景知识。南宋时期,疆土分为南宋和金国两大势力,边疆地区的军事防御任务繁重。在这样的背景下,边疆的民众生活环境较为艰苦,但也因此形成了朴实、顽强的民族性格。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了解到《栖云中伏》这首诗的背景:它是在南宋时期创作的,通过描述边疆地区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反映了作者何澹的人生经历和对边疆民众的关爱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