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行
雨脚天东来,惊鸟烟中起。
须臾四山合,万象空蒙里。
孤行念远村,见树联自喜。
浪游岂无因,遇山则知止。
棱棱云外峰,与我心终始。
日暮宿田家,田歌正清美。
何以途路心,历乱如流水。
始疑车马上,未必见君子。
行当弄轻舟,随风问兰芷。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雨滴从东方飘来,烟波中受惊的鸟儿起飞。
不久群山渐渐靠拢,世界变得朦胧起来。
独自前行想念远方的村庄,看到树木连成一片,心中喜悦油然而生。
漫游四海难道没有原因?遇到青山就懂得驻足欣赏。
山顶的峰峦在云海之中屹立,与我心中的志向始终如一。
太阳落山时,投宿到农户家,听到田间歌声清新美妙。
为什么旅途中心绪不宁,如同流水般混乱不堪?
刚开始怀疑马车的速度,不一定能见到君子。
未来应该驾着小舟,随着清风去探寻兰花和芷草。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雨脚天东来:雨脚,即雨线;天东,指东方的天空。
2. 惊鸟烟中起:惊鸟,受惊的鸟儿;烟中,指烟雾弥漫之处。
3. 须臾四山合:须臾,片刻;四山,四面群山。
4. 万象空蒙里:万象,各种景象;空蒙,形容烟雾笼罩的样子。
5. 孤行念远村:孤行,独自前行;念,思念;远村,远方的村庄。
6. 见树联自喜:见树,看见树木;联,联系;自喜,自己感到高兴。
7. 浪游岂无因:浪游,无目的的漫游;岂无因,难道没有原因吗?
8. 遇山则知止:遇山,遇到高山;知止,知道应该停止。
9. 棱棱云外峰:棱棱,形容山峰峻峭;云外峰,云雾之外的山峰。
10. 日暮宿田家:日暮,傍晚;宿,住宿;田家,农民的家。
11. 田歌正清美:田歌,农民的歌声;清美,清新美妙。
12. 何以途路心:何以,为什么;途路心,旅途中心境。
13. 历乱如流水:历乱,纷乱的样子;如流水,如同流水一样。
14. 始疑车马上:始疑,开始怀疑;车马,古代的交通工具。
15. 未必见君子:未必,不一定;见君子,见到品德高尚的人。
16. 行当弄轻舟:行当,将要;弄,操控;轻舟,轻便的小船。
17. 随风问兰芷:随风,随着风向;问兰芷,询问兰花和白芷的生长情况。
去完善
赏析
《舟行》是明朝诗人许必胜的一首诗作,描绘了诗人乘舟游玩时的所见所感。这首诗的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富有哲理,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
首联“雨脚天东来,惊鸟烟中起”,描写了雨天景色的生动画面。“雨脚”是指雨水飘洒的情景,“天东”表示雨是从东方天空飘来的。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感观察,同时也为全诗营造了烟雨朦胧的氛围。
颔联“须臾四山合,万象空蒙里”,进一步描绘了雨中的景色。诗人观察到,随着降雨的持续,四周的山峦逐渐被云雾笼罩,呈现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景象。这种景象使得自然界的一切都变得模糊不清,呈现出一种空灵的境界。
颈联“孤行念远村,见树联自喜”,表达出诗人的孤独感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在雨中航行时,诗人想起了远方的村庄,见到树木便感到喜悦。这两句诗揭示了诗人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腹联“浪游岂无因,遇山则知止”,说明了诗人出游的原因和目的。诗人表示自己并非漫无目的地四处游玩,而是在寻找心灵的归宿。当他遇到山峰时,便会停下脚步,去感受自然的壮丽与伟大。
尾联“棱棱云外峰,与我心终始”,表达了对山岳的热爱与敬仰。诗人用“棱棱”来形容山峰的峻峭,表示他始终关注着那些矗立在云雾之外的高峰。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反映出他对人生目标的坚定追求。
总的来说,《舟行》这首诗通过对雨中航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独特感受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人以清新的语言、生动的画面,传达出了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舟行》是南宋诗人许必胜的一首描绘江南水乡景色的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具体时间难以考证。然而,从诗中的意境和情感来看,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作于许必胜晚年时期。
在南宋末年,国家政治局势动荡不安,金兵南侵,民不聊生。许必胜作为一个关心民生、忧国忧民的诗人,目睹了战乱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对国家的命运感到忧虑。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舟行》一诗。
许必胜在这首诗中,通过对江南水乡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诗中的“秋水共长天一色”,形象地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景色的向往。而诗中的“悲风愁雨”则反映出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身世的感慨。
总的来说,《舟行》这首诗歌是在南宋末年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创作的。诗人许必胜在这个时期的人生际遇以及他所处的时代背景,都深深地影响了他创作这首诗歌的情感和思想。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