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
偶向树中见,知从水际生。
叶翻寒不定,云去意无成。
乱石流泉影,空山落子声。
当年眉黛在,定见可怜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偶然在树林里看到它,就知道它生长在水的旁边。
树叶翻飞带来寒冷的感觉,无法确定;云朵飘过,却留下没有实现的心愿。
流水穿过乱石形成影子,空旷的山谷里传来果实坠地的声音。
当年的美人眉毛还在,一定能体会到它的凄美之情。
去完善
释义
1. 偶:偶然地
2. 向:朝着,向着
3. 树中:树林之中
4. 知:知道
5. 从:跟从
6. 水际:水源处,水岸
7. 不定:不确定,不固定
8. 云去:云朵飘走
9. 意:意愿,意图
10. 无成:没有成功
11. 乱石:杂乱无章的石头
12. 流泉:流动的泉水
13. 影:影子
14. 空山:空旷的山野
15. 落子:指秋天果实落地的声音
16. 当年:过去的某一时期
17. 眉黛:古代女子用来画眉的石黛,这里代指美女
18. 在:存在,出现
19. 定见:肯定能看到
20. 可怜情:指令人怜悯的情感
去完善
赏析
许必胜的《新月》描绘了诗人在观察和欣赏新月时的心境。首联“偶向树中见,知从水际生”通过树和水两个意象揭示了新月的出现,以轻松随意的方式呈现了诗人与新月相遇的场景,增强了诗歌的真实感和生活气息。
颔联“叶翻寒不定,云去意无成”则以树叶和云朵为衬托,使新月更加鲜明、突出。通过“寒不定”与“意无成”表现出新月虽美却短暂易逝的特点,并传递出诗人内心的惆怅之情。
颈联“乱石流泉影,空山落子声”将山水元素融入其中,展现了新月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共生。借“乱石”、“流泉”与“空山”表现自然的壮丽景象,突显新月的纯净美好。同时“落子声”营造出一种静谧、安详的氛围,令人陶醉于其中。
尾联“当年眉黛在,定见可怜情”以拟人手法描绘出新月犹如古代美女的眉毛,流露出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世间万物生命的珍视。用“可怜情”赋予新月情感色彩,使其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出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新月》是南宋诗人许必胜所作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86年前后,也就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间。
在创作这首诗时,许必胜正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他早年曾考取进士,但因战乱未能赴任。后来,他在南宋朝廷任职,担任过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等职。然而,他在政治上并不得意,曾多次遭贬。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新月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命运多舛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许必胜生活的时代,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北方领土沦陷。虽然孝宗在位时进行了一些政治改革,但国力依然衰微。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必胜作为一位有抱负的知识分子,他的心情必然是复杂的。一方面,他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担忧;另一方面,他又不甘于自己的命运,渴望有所作为。这种矛盾的心情,通过《新月》一诗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