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晚意

标题包含
晚意
晚色微茫至,前山次第昏。 羸牛归径远,宿鸟傍檐翻。 盘喜黄粱熟,杯余白酒浑。 田家虽澹薄,犹得离尘喧。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傍晚时分,天色渐暗,前方山脉也渐渐变得模糊不清。瘦弱的牛儿沿着小径慢慢走回家,栖息在屋檐下的鸟儿纷纷翻飞回巢。农夫们高兴地看着金黄的稻谷丰收在望,举杯庆祝之余,浅酌慢饮那略显浑浊的白酒。田园生活虽然简朴,却能远离城市的喧嚣和纷扰。
去完善
释义
《晚意》是宋朝诗人苏舜钦的作品。以下是词句注释: 1. 晚色微茫至:晚色,傍晚的景色。微茫,指模糊不清的景象。 2. 前山次第昏:前山,前面的山峰。次第,依次;一个接一个地。昏,昏暗。 3. 羸牛归径远:羸牛,瘦弱的牛。归径,回家的山路。 4. 宿鸟傍檐翻:宿鸟,栖息的鸟儿。傍檐,靠近屋檐的地方。翻,飞翔。 5. 盘喜黄粱熟:盘,餐盘。喜,喜欢。黄粱,黄色的米饭,这里泛指饭食。 6. 杯余白酒浑:杯余,杯中剩下的酒。白酒,指浊酒,相对于清酒而言。浑,浑浊。 7. 田家虽澹薄:田家,农户。澹薄,指生活简朴。 8. 犹得离尘喧:犹得,还能够。离尘喧,离开世俗的纷扰。
去完善
赏析
《晚意》是宋朝诗人苏舜钦的一首描绘田园风光的诗作。诗中通过对黄昏时分田野景色的细致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首联“晚色微茫至,前山次第昏”,描写了傍晚时分天色渐暗的景象。“晚色微茫”和“前山次第昏”形成了鲜明对比,突出了夜色降临的过程。 颔联“羸牛归径远,宿鸟傍檐翻”,描述了农村中牛羊归家和鸟儿回巢的情景。这两句形象地展现了农村的宁静生活场景,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 颈联“盘喜黄粱熟,杯余白酒浑”,表达了诗人对农家饭菜和美酒的热情。黄粱熟意味着丰收的喜悦,而白酒浑则表现了农民饮酒时质朴的形象。 尾联“田家虽澹薄,犹得离尘喧”,概括了整首诗的主题。尽管农村生活相对简朴,但却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与纷扰,这种恬静的生活正是诗人所向往的。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晚意》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舜钦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049年,当时苏舜钦正担任湖州刺史一职。 在创作这首诗歌的时候,苏舜钦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起伏。他出身名门,曾祖父是唐朝的著名书法家苏味道。在北宋时期,苏舜钦进入官场,历任参知政事、尚书右仆射等职,后因与宰相吕夷简不和而被贬为县令。尽管遭遇挫折,但苏舜钦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他在任期间勤政爱民,积极推行改革措施,受到了百姓的爱戴。 在《晚意》创作时期,北宋社会正处于新旧交替之际,儒学逐渐复兴,士人阶层对传统道德的反思和对社会责任的关注日益增强。苏舜钦作为一名有远见的政治家,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充满了忧虑和期待。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的交融,展现了个人理想与家国情怀的碰撞,表达了他对人生价值和道德责任的深刻思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