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僧则
全吴气象豪,诗思合翘翘。
风雅久零落,江山应寂寥。
会将趋古淡,先可去浮嚣。
好约长吟处,霜天看怒潮。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则:人名,指苏舜钦。
2. 全吴:古代地域名称,泛指长江下游地区。这里可能是指苏州一带。
3. 气象:景象,气派。
4. 翘翘:鸟展翅飞翔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诗思的飞扬。
5. 风雅:指《诗经》和《楚辞》等文学作品。这里可能特指诗歌创作。
6. 零落:指诗文作品散失或失传。
7. 江山:江河山川,自然景观。这里可能是指苏州的自然风光。
8. 寂寥:寂静,冷清。这里可能是形容江山的荒凉景象。
9. 将:将要,即将。
10. 古淡:古朴淡泊的风格。
11. 浮嚣:浮华喧嚣。
12. 好约:约定,相约。
13. 长吟:长时间地吟咏诗歌。
14. 霜天:秋天的天空,天气寒冷时的天空。
15. 怒潮:汹涌的潮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独特理解和追求。首先,诗人强调了全吴(指古代吴地,今江苏、浙江等地)的气象豪迈,表达了在这里进行诗思活动的迫切愿望。接着,诗人指出,由于风雅(指诗歌艺术)已日渐凋零,导致江山的景象也变得寂寥。这表明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关心以及对于优秀诗歌作品的渴望。
接下来,诗人提出自己的创作理念:首先需要回归到古朴平淡的境界,舍弃浮华喧嚣的部分。这意味着诗人主张摒弃雕琢造作的手法,追求自然纯朴的表达方式。同时,诗人还表达了对同行诗人的期许和呼唤,希望大家都能遵循这个原则来创作。
最后,诗人想象了自己在秋高霜降的时候,与友人相约一起欣赏长江涌浪的美景,共同探讨诗歌的创作心得。这表达了诗人对诗歌的热爱以及积极交流、共同进步的愿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诗僧则》是北宋著名诗人苏舜钦创作的一首描绘禅意生活的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045年,即北宋庆历年间。
在创作此诗时,苏舜钦正身处北宋中期的文学繁荣时期,这一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较为繁荣,学术思想发展迅速。苏轼本人则是这个时期的一个重要文学家,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著称,擅长表达自然山水和人文风情。
在这个时期,佛教文化在中国广泛传播,禅宗尤为受到文人墨客的欢迎。苏舜钦作为一位具有浓厚人文情怀的诗人,对禅宗文化的思考非常深入。他在这首诗中将诗与禅结合起来,展现了自己对于人生、哲理等方面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