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得杜丞相见寄诗感而有作
易毁唯迁客,难谐是俗情。
愁多怯秋夜,病久厌人生。
委顺闻之旧,衰羸见者惊。
新诗如接侍,吟罢涕淋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容易摧毁的只有变动的人客,难以适应的是世俗的情态。
忧愁繁多害怕秋天的夜晚,病久让人厌倦了人生。
顺从听闻过去的经历,衰老虚弱让见到的人惊讶。
新的诗篇好像迎接待见的我,吟诵完毕眼泪滴落在衣带上。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易毁唯迁客:指容易被贬谪的人心容易受挫。“易毁”意指易于遭受破坏或伤害。“迁客”这里特指被贬谪的官员,即作者自己。
2. 难谐是俗情:指难以适应世俗的感情纠葛。“难谐”意指难以协调配合。“俗情”指的是世俗的情感纠缠。
3. 怯秋夜:害怕秋天的夜晚。"怯"在这里意为害怕。
4. 病久厌人生:长时间患病使人生失去兴趣。“厌”在此处有厌倦之意。
5. 委顺:听天由命。
6. 衰羸:衰弱瘦弱。
7. 新诗如接侍:形容新诗就像与杜丞相会面的感觉一样亲切。
8. 吟罢涕淋缨:吟诵完诗歌不禁泪流满面。“涕淋缨”是指眼泪沾湿了衣领。
去完善
赏析
首联“易毁唯迁客,难谐是俗情”,表达了诗人对自身遭遇的无奈和感慨。作为被贬谪的人,他们的处境往往容易受到损害,而难以适应的是世俗的情感。这一联,既是对自己命运的自嘲,也是对世俗的控诉。
颔联“愁多怯秋夜,病久厌人生”,描述了诗人在病中的心情。秋天的夜晚,使得诗人的愁绪更加浓厚;长时间的疾病,让诗人对生活产生厌倦。这一联,将诗人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令人感同身受。
颈联“委顺闻之旧,衰羸见者惊”,表现出了诗人对生活的妥协和对疾病的无奈。诗人听从医嘱,顺从自然;但见到他的人都会被他的憔悴模样所震惊。这一联,既是对自己的安慰,也是对他人的警示。
尾联“新诗如接侍,吟罢涕淋缨”,意味着诗人从诗歌中得到安慰和力量。当他读到杜丞相对他的关心和思念时,心中的感动如同眼泪湿透了帽带。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诗歌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病中得杜丞相见寄诗感而有作》是北宋诗人苏舜钦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1045年,正值宋仁宗庆历年间。
当时,苏舜钦正遭受政治迫害,被贬谪到浙江湖州担任郡守。在这段时间里,他因病重卧床不起,生活陷入困境。然而,他在病中还保持乐观的心态,关心民生疾苦,努力为百姓排忧解难。
在创作这首诗时,苏舜钦收到了好友杜甫的寄诗。他被杜甫的诗才所感动,也为自己能与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相提并论而感到自豪。同时,他也对杜甫的遭遇表示同情,感慨他们两人都因为政治风波而饱受磨难。
这首诗表达了他对杜甫的敬仰之情,也反映了他作为文人墨客对社会现实的关怀。在当时,宋朝正处于新旧党争的漩涡之中,许多文人遭到排挤和打压。苏舜钦虽然身处逆境,但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用自己的诗歌作品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