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春日晚晴

标题包含
春日晚晴
人言春雨好,更好晚来晴。 树色通帘翠,烟姿著物明。 得泥初燕喜,避弋去鸿轻。 谁见危栏外,斜阳尽眼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人们都说春雨很好,其实更美好的是夜晚来临后的晴天。 绿色的树木透过帘子传递着生机,烟雾弥漫在物体周围使一切显得更加明亮。 春天的泥土使得燕子感到欢喜,躲避着射击飞行的候鸟也显得轻盈欢快。 谁能看见那危险栏杆之外的地方,夕阳映入眼中,满眼都是平和的景象。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人言春雨好,更好晚来晴:这句是说春雨很好,但更美好的是雨后的晴天。 2. 树色通帘翠,烟姿著物明:描述春天的美景,绿树的色彩透过窗帘映入眼中,烟雾中的景色显得格外明亮。 3. 得泥初燕喜,避弋去鸿轻:这句描绘了春天燕子和鸿雁的活动场景。燕子在温暖的天气里飞来飞去,而鸿雁则选择避开人们的捕猎,轻盈地飞翔。 4. 谁见危栏外,斜阳尽眼平:描述站在高楼的栏杆处,放眼望去,夕阳的美景尽收眼底。
去完善
赏析
《春日晚晴》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雨后初晴的景象。诗人以晚晴为视角,写出了景物在阳光照耀下的鲜明色彩和生机盎然。首联“人言春雨好,更好晚来晴”,开篇即点明主题,强调了晚晴的与众不同。颔联“树色通帘翠,烟姿著物明”,写绿树如烟,翠帘如画,凸显了晚晴时节景象的优美。颈联“得泥初燕喜,避弋去鸿轻”,则以燕子、鸿雁为线索,表现出大自然在晚晴后的欢快气氛。尾联“谁见危栏外,斜阳尽眼平”,诗人站在高楼之上,看向远方的暮霭与落日,感叹此时美景难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日晚晴》是宋代诗人苏舜钦所作的一首描绘春天美景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49年,正值北宋仁宗时期。这个时期,社会相对安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艺术繁荣,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在这个时代,苏舜钦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早年曾参加过科举考试,但因为与考官发生争执而未能及第。后来,他被荐举为官,但因直言不讳、刚直不阿的性格,屡次遭贬谪。在人生的起伏跌宕中,他对自然山水、世事人情有了更深的感悟。 这首《春日晚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在一个春天的傍晚,看到夕阳西下、晚霞映照的美景,感慨万千。他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