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终南山下百塔院
驱马山前访古踪,僧居萧洒隔尘笼。
遶庭石鼈谷间水,入户鸣鸱堆上风。
无限老松秋色里,数声疎铎月明中。
村鸡坐听三号彻,去去前朝气味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骑马来到山前探寻古老的痕迹,佛寺超脱世俗如同隔世。
庭院周围有石鳖形状的山谷流水,开门便是风声鹤唳的景象。
无数的青松矗立在秋意之中,月色明亮,疏远的铃声在耳边回响。
夜深了,村子里的鸡啼响彻天际,与前朝的气息相似,令人怀念。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终南山:即秦岭山脉北麓的山脉总称,位于中国陕西省境内。是中国南北地理的分界线,历史悠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2. 百塔院:位于陕西终南山下的寺庙名称。
3. 驱马:指骑马行走。
4. 僧居:指寺庙,此处指的是百塔院。
5. 萧洒:意指景物清丽脱俗。
6. 尘笼:比喻世俗纷扰。
7. 遶庭:指环绕庭院。
8. 石鼈:此处描述可能是指石头雕刻的龟形象。
9. 谷间水:山谷中的溪水。
10. 鸣鸱:鸣叫着的猫头鹰。
11. 堆上风:此处描述可能是指风吹过土堆产生的声响。
12. 老松:年老的松树。
13. 秋色:秋天的景色。
14. 疏铎:稀疏的铜铃声。
15. 月明:月光明亮。
16. 村鸡:乡村的鸡啼声。
17. 三号彻:指夜半三更时分。
18. 去去:离去,离开。
19. 前朝:过去的朝代。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探访终南山下百塔院的诗作。在这首诗中,苏舜钦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庙宇的描述,表达了他对历史和文化的感慨。
首先,诗人在“驱马山前访古踪”中表达了他的寻访之意,他对古代遗址和历史遗迹有着浓厚的兴趣。接下来,他描述了百塔院的周边环境:“僧居萧洒隔尘笼”,这里的僧舍远离尘世喧嚣,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随后,诗人通过描绘庙宇周围的景物,如“遶庭石鼈谷间水,入户鸣鸱堆上风”,进一步展示了百塔院的清幽之境。这些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地方,感受到诗人所描述的景象。
紧接着,苏舜钦以“无限老松秋色里,数声疎铎月明中”来形容庙宇的庄重氛围。那棵古老的松树,象征着历史的悠久,而那偶尔传来的疏铎声,则让人感到静谧与肃穆。
最后,诗人以“村鸡坐听三号彻,去去前朝气味同”结束全诗。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文化的感慨,以及对前朝气息的怀念。这首诗通过描绘百塔院的景致和气氛,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文化的独特见解和感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宿终南山下百塔院》是北宋诗人苏舜钦在公元998年所作。当时,他因政治上受到排挤而被贬为地方官,闲居江南。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宋朝正处于国力日渐衰落、边疆战事频繁的阶段,而江南地区相对稳定,成为了许多文人墨客的避难所。
作为一个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诗人,苏舜钦并没有完全沉浸在江南的宁静生活中,而是时刻关心国家命运。他在游历终南山下的百塔院时,感受到了佛家的禅意和山水的壮美,由此激发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国家的忧虑。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