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客
有客论时事,相看各惨然。
蛮夷杀郡将,蝗蝻食民田。
萧瑟心空远,徘徊志自怜。
何人同国耻,余愤落樽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有位客人谈论时事,看着彼此都感到悲伤。
外族杀害了地方长官,蝗虫吃光了农民的田地。
心情沉重地望着远方,我的志向依旧徘徊在自我同情之中。
有谁和我一样铭记着国家的耻辱,把剩下的愤怒都寄托在这酒樽之前。
去完善
释义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时局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诗人以“有客论时事”开篇,暗示了国家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之中。接下来的诗句描述了外敌入侵和自然灾害给国家和百姓带来的沉重负担,反映了诗人的悲悯之情。同时,诗人也在寻觅志同道合的人,共同为国家兴亡而努力。整首诗歌情感深沉,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关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有客》是宋代诗人苏舜钦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宋仁宗时期(997-1063年),即北宋中期。
苏舜钦,字子美,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人,他出身名门世家,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大理评事等职。然而,他的一生颇为坎坷,曾多次受到政治风波的牵连。他曾因与范仲淹等人提倡改革而被贬谪,之后又因为与宦官王守忠发生冲突而遭到排斥。这一系列的人生际遇,使得他对现实生活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慨。
北宋中期,虽然表面上看似国泰民安,但实际上却存在着诸多问题。政治腐败、社会不公、贫富差距等问题日益严重。与此同时,儒家学者们开始反思传统儒家思想,试图寻找一种新的治国之道。这种时代背景为苏舜钦提供了创作的灵感,使他得以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关切和忧虑。
在《有客》一诗中,苏舜钦通过对一位远道而来的朋友的描绘,表达了他的孤独感和对生活的感慨。他通过对这位朋友的风貌、言谈和行动的描述,表达了对朋友之间真挚感情的珍视。同时,他也通过对比自己和朋友的境遇,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不平。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苏舜钦卓越的诗才,也反映了他对时代的深深忧虑。
去完善